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风 >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_"挤韵"和&q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_"挤韵"和&q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风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点击:  次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

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

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

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

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

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

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

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

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

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

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

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

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

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

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

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

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

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

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

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

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

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

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

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

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

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

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

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

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

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

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

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

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

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

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

什么是挤韵

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为什么中文的读音一直在变化,但古诗词中的韵至今仍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1.位置在偶数句尾;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3.押平韵;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5.脚分明;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8.不可撞韵;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什么叫格律?

格律是指诗词的全部的格式规范和要求。

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如果没有同音字.词.古诗都可以如果没有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诗一)什么叫诗:诗_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诗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或感悟.诗言志,诗传情。

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句结而余味未尽。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人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二)诗的分类: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按时间先后可分为: 旧体诗和现代诗.因为古体诗相对比较自由,在这里重点说说近体诗(格律诗)!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1.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所谓几言,就是指一句中有几个字,五个字叫五言,七个字叫七言。

3. 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古体诗: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 一般用平声韵。

四)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以七言绝句为例:绝句的格律如下: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绝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如: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起式和仄起式,只看首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如首句是“仄平仄仄平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但却是平起式的七言诗;同样,首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以第二个字看,它是仄起式七言诗。

曾看到过有的人作诗,就把这一点给搞混了,以为第一个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就是仄起式,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则去掉以上句式中每句的前两字即可。

以上所讲的“平仄”,依平水韵,“上平”及“下平”是“平”声,“上去入”声是“仄”声;依中华14新韵(既依普通话),则“一声”及“二声”是“平”声,“三声”及“四声”是“仄”声。

五)格律诗的特点格律诗,是一种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由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称为律诗。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传性。

它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声律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律诗有五个特点: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feng/1116.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