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豪放诗词
- 关于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 投躯获所愿,前... - 关于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 投躯获所愿,前...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情诗境-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他能成山水游记的一代宗师,必有原因。 - 柳宗元对大自然山水有?长期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因而能把握?所描写景致的物态,用细腻的笔触简洁准确地把它们描写出来。 - 如《钴鉧潭记》短短的不到二百字的文章,已能生动地描绘出钴鉧潭的风光。 - 可谓精简细腻,形容如画。 - 在艺术创作上,对作品实在需要「个性」化,只有具体的形象,才能达至逼真感人。 - 柳宗元写山水,善于捕捉个性化的特征。 - 他写山,永州的「高下之势、岈然窿然」(《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丘陵与柳州的峭立挺拔、全无草木的石?不同;写水,每一条溪流,每一泓潭水,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面貌。 - 钴鉧潭突出其秀美、小石潭突出其清幽、黄溪二潭突出其奇丽「若剖大瓮」、「未若白虹」、「若颏颔断腭」,这些贴切而独特的比喻,正显示出潭水「奇丽」的景色。 - 到今天,钴鉧潭等早已湮没不知所在了,但柳宗元所创造的钴鉧潭等地的形象,却深深印在读过他的山水游记的人们脑海中。 - 柳宗元也善于在变化中,在动与静的互相榇托里描写自然,笔法不落俗套。 - 例如他写水中游鱼,俶?往来,似与游者相乐,这是写动;但实际却表现潭水的平静和环境的清幽。 - 他写山风冲击溪谷,草树摇曳,也是写动;但却描写出山谷远离尘嚣的静谧。 - 他更善于把静物写成有生命的东西,如《钴鉧潭西小丘记》里描写山石「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罢之登于山」,这就把「死」的山石写「活」了,表现得既具体而又鲜明。 - 愤徘之情,形于文字。 - 在柳宗元的山水记中,也浸透?饱满的热情。 - 他曾说自己被贬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 他在离开永州前不久写《囚山赋》,把永州郊野的「万山」比拟为囚禁自己的「狴牢」。 - 他以这种感情来记山水,表现了他强烈的愤激和不平、理想和追求。 - 这些作品真的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地步。 - 因而它们也像散文诗一样,充满了激情。 - 古代豪放派的诗词人以及代表有哪些?- 展开全部 苏轼、辛弃疾 、张孝祥、岳飞、陈亮 ,柳宗元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 代表人物: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苏轼在文学艺术 上有多方面的才能。 - 尤其对北宋词风的转变有突出的贡献,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 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2、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 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后率起义军归南宋,力主北伐,收复中原。 - 他的词作气势豪放。 - 抒发了力主抗金的爱国情怀。 - 作品:《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 作品:《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4、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 作品:《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 5、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 - 作品: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6、张元千:晚年自称芦川老隐。 - 芦川永福人。 - 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 - 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 作品:《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 -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 聚万落千村狐兔。 -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 诉。 - 更南浦,送君去。 - 凉生岸柳催残暑。 -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 万里江山知何 - 柳宗元的古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 形容秋天豪放的词-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 - 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明确提出了“奥”、“节”、“清”、“幽”、“洁”诸点写作标准,其内在指向都与清冷峭拔有关。 - 在创作实践中,柳宗元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大量使用诸如“残月”、“枯桐”、“深竹”、“寒松”、“零露”、“寒光”、“幽谷”等词语。 - 在色彩选用上,也偏重于青、翠、碧等冷色调,如仅就其《界围岩水帘》、《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两诗所用词语看,即有“青碧”、“凝碧”、“青枝”、“阴草”、“翠羽”、“寒光”等,使得诗境阴暗幽冷。 - 至于柳诗中使用的形象尖利的词语,更是所在多有,如“砉然劲翮剪荆棘”(《笼鹰词》)、“左右六翮利如刀”(《跂乌词》)、“林邑东回山似戟”(《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奇疮钉骨状如箭,……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等等,无不尖利峻刻。 - 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 - 这种特征,在那着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中,得到了集中表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雪”,更给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 - 这里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 当然,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认为:“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 - ”(《东坡题跋·评韩柳诗》)从风格之淡泊古雅一点上看,部分柳诗与陶、韦诗确有近似之处,亦即都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 -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 - 这样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 - 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 - 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 - 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 - 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 - 他出来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 观音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你快念呀,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过,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快念啊!”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 ”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 观音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 - ”边说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 “年轻人,不要再狂妄自大了!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啊!”观音谆谆告诫。 - 苏轼听了,茅塞顿开。 - 回转头正要拜谢那老太婆,谁知早已无影无踪。 -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点化自己哩!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赠的条幅,把它张贴起来。 - 从此,他谦恭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 回答者: hjfhhq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8-30 18:42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 - 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 - 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 - 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 - 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 一,书香世家 苏轼,字子瞻,又宇和仲,自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 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程文应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因从小耳闻目染,故品德、学识都相当好,苏轼很幸运有这样的母亲,因此他能够受到良好的家教。 - 祖父苏洵等人对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 - 三年后其弟苏辙也诞生了。 - 如果依照苏洵编纂的"苏氏族谱"记载,苏家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苏味道,然而真相难以确定,但可证实苏轼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苏斩。 - 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然而他开始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后的时期,他己经年过而立,结果是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因此他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期望很大。 - 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八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言传身教。 - 他最早由母亲启蒙,后来因程氏深信道教,便命他拜天庆观道士张易简为老师,与镇上的百余名幼童一起学习。 - 苏轼和其后成为当地小吏的陈太初经常受到私垫先生的褒奖。 - 当时中国官宦人家的子弟通常是聘请家庭教师在家传授学业,苏轼与镇上的孩童并坐读书的道观私垫则是非常平凡的庶民教育场所。 - 在私垫里就读的孩童都是商人和农民子弟,苏拭在私垫里度过了童年,这培养了他的庶民性格,对他日后的为官做人有很大的益处。 -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垫里读了三年,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读到《范傍传》时,他感慨很深。 - 不自觉地就叹息起来,并对母亲说:"做儿子的如果也像范谤,母亲高兴不高兴?"程氏说:"你如果真能像范谤一样,我难道不能像范谤的母亲一样感到光荣吗?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因此他在母亲的教导下进步的非常快。 - 二、名震京城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 - 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 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 - 水调歌头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啊?-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婉约词。 - 2.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 3.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4. 全文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zhang/87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 欧阳修著名诗词
- 诗词鉴赏封面 诗词鉴赏
- 描写立秋节气的诗词
- 描写战场的古诗词 战场古诗词
- 描写匆忙的诗词
- 人往高处走古诗词
- 人社建党节诗词朗诵
- 朋友之间的煽情话···
- 请提供一些含有舒字的诗句
- 描写海南三亚的诗词 描写海南三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 柳宗元的豪放诗词
-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短文围绕中心
- 毛主席诗词条幅
- 美丽的东阳 诗词 美丽的遇见安东
- 描写度蜜月诗句有哪些?
- 描写春天诗句古诗
- 毛主席的诗词知乎
- 莲疑 诗词
- 人品古诗词应该是什么 中国人应
- 描写心情喜悦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