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物 > 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什么叫诗词中的韵,什么叫韵脚?

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什么叫诗词中的韵,什么叫韵脚?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物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点击:  次

(二)隔行韵。句与句间隔一行押韵,一般都在诗行的双句押韵,叫做押双不押单,或者说拗上不拗下。隔行韵有第一句起韵的,如果是四句的,一、二、四句押韵。如:

春眠不觉晓, (x—iɑo)

处处闻啼鸟。 (n—iɑ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ɑo)

——孟浩然《春晓》

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ɑo韵。

也有首句 不入韵,从第二句起才定韵的。如: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t—ɑnɡ)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ch—ɑnɡ)

——王建《新嫁娘》

二、四句“汤”、“尝”押ɑnɡ韵。

隔行韵较之排韵更有高低抑扬的变化,用韵也更方便,而且韵与韵之间间隔音节并不多,韵律感依然是很强的,所以古诗、现代诗和民歌的绝大多数都用这种押韵形式。

三、双句韵。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如一、二句用一个韵,三、四句又转一个韵。例如:

三边没有树石头少, (sh—ɑo)

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l—iɑo)

天上无云地下旱, (h—ɑn)

过不了日子另打算。 (s—uɑn)

羊群走路靠头羊, (y—ɑnɡ)

陕北起了共产党。 (d—ɑnɡ)

领头的名叫刘志丹, (d—ɑn)

把红旗举到半天上。 (sh—ɑnɡ)

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sh—ɑo)

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l—iɑo)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sh—ɑn)

陕北红了半个天。 (t—iɑn)

紫红犍牛自带耧, (l—ou)

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y—ou)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上面几节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其中只有第四节与第三节通押江阳韵)。诗所押韵辙的顺序是: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江阳辙(ɑnɡ韵,包括三、四两个小节)、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油求辙(ou韵)。

(四)间隔韵。这种押韵的方式是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如:

也许它真的是一片海,

我是一朵灼热的浪花; (h—uɑ)

当我知道它是瀚海,

——我才发现:

我是一粒炙干的沙。 (sh—ɑ)

青春呢?

贮在了茫茫的沙浪里,

只有沙枣

向我吐露幽幽的情话, (h—uɑ)

——在这高高的天山下。(x—iɑ)

我是一粒沙。 (sh—ɑ)

如果我能补偿过去,

我愿一身分作两下: (x—iɑ)

一半儿搀进胶土里,

——铺就绿茵松软的苗床;

一半儿拌进水泥中,

——凝成大厦金属的骨架。(j—iɑ)

——杨牧《瀚海━—写给我的年青时代》

全诗共分三节,押“发花”辙。第一节“沙”与“花”间隔两行;第二节“话”与第一节末一行的“沙”间隔三行,“下”和“话”没有间隔;第三节的“下”与“沙”间隔一行,“架”与“下”间隔三行。这种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用韵非常自由。至于到底隔几行押韵好,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影响表情达意同时读起来依然铿锵和谐为度。

换韵就是诗句中 韵脚有改变就是换韵

古诗押韵规则

什么叫“押韵”?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

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

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连韵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韵”,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

押韵的诗歌

《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都是押韵的诗歌方文山首度集结了“素颜”与“韵脚”的创新概念,宣示以不添加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掺杂任何外来语汇,坚持素着一张纯汉字的脸来创作诗集,并且极力鼓吹恢复传统诗词中,让诗句在视觉阅读上具备音律、节奏美感的韵脚使用。

(来自百度百科)

求点押韵的(韵脚ian)的诗词赋

押韵,又称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韵的本意指和谐的声音,感觉舒服的声音。

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扩展资料:应用: 押韵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押韵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韵脚诗隶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

出道于2000年之后。

韵脚诗属于驾驭在现代诗歌之上的新诗体,在集现代诗歌的成就与一身的基础上又新添了一项步骤,那就是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

使中国现代诗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时,又继承古体诗歌韵律流传千年的宝贵血脉,终究以一种新的生命特征重新换发光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根基,它将为中国现代诗歌步入辉煌历史篇章打开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押韵...

求唐诗·宋词的押韵规则

唐诗的押韵押韵就是诗词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

押韵的那个字就叫韵脚。

近体诗在押韵上也有一定的规则:第一,押韵句必须是偶句。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只押偶句,首句不押;而李商隐《夜雨寄北》则首句也入了韵。

第二,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不押韵句子末尾的字必须是仄声。

所以看某一诗句是否是韵句,不仅要看末尾的字是否韵相同或相近,还要看是不是平声字。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第一句“空山秋雨后”,尽管末尾的“后”字与下面诗句的韵脚“秋”、“流”、“舟”、“留”韵腹、韵尾相同,但因为它是仄声字,所以就不是韵脚了。

第三,押韵的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换韵,除了首句押韵的字以外,邻近的韵不可通押。

唐代古体诗的押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韵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单句也可以押韵。

例如李白《将进酒》的最后几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裘”、“酒(单句)”、“愁”为韵脚,二、三、四句都押韵。

第二,韵脚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平仄互押。

例如上诗中“裘”和“愁”为平声,而“酒”为仄声(上声)。

第三,不必一韵到底,中间可以换韵。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用了九个韵,其中有两处是邻韵合押的。

不过古体诗中也有一些作品在押韵方面追求格律诗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则,如杜甫的《垂老别》,全诗一共三十二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唐诗的用韵有专门的韵书,韵部分得很细,但读音大多数是和普通话对应的。

五言律诗 几句一押韵啊。

五言律诗是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简介: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什么是“平韵”“仄韵”

一: 我们的拼音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一声二声就是平声,三四是仄声 另外,轻声也算平声 二: 那个字该怎么念就怎么念,平仄声主要是对作词作诗做要求,目的是使诗词读起来顺口。

古体“诗”是不要求格式和压韵的,近体“诗”的压韵有一定的规律,原因是他有了固定格式,具体规律有多种情况,需要长篇分情况解释的,也不知怎么打字说明,最简单的你随便抓几首李杜的诗把平仄标上就能看出点规律! “词”其实不是作出来的,是按“词牌名”填出来的,每个“词牌名” 都规定了共有多少个字,多少字一句,每个字上是“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的 我回答的很详细很明白篇幅也很小,打字打的也累了,这5分应该赚的到吧? [补充] 赚这5分这么难? 问题补充:注意!!!问题问的是五个词的意思,不是“平”“仄”两个 答案补充: 首先你把前面的认真看完应该就能够理解了,一般是指在写诗,尤其是填词的时候才会有这些词 “可平可仄” 指在某诗词中这个字的位置的音调是随意的,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个仄声字 “平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 这三个都是那么的通俗易懂还拆开来讲,汗个~ 附录:近体诗平仄简表 (即诗句声调的一般规律)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有哪些韵?

古代诗词用韵,不同时期有差别。

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诗韵为《平水韵》,词韵用《词林正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原书已经遗失。

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到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其平声部分包括: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

仄声部分包括: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

入声十七部。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

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

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

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

【韵的定义】: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古诗、古词用韵的不同点】:古诗的用韵与古词的用韵有一些不同。

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体律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律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2、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3、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齐梁体”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词的用韵可以在词谱里查,填词时的用韵不象格律诗那样要求一韵到底,在词韵允许范围内可以选择其它韵部使用,这样的做法称为“通押”。

通押的韵部也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依然还是词韵中规定的部分。

诗韵、词韵和曲韵都有所不同,可以从网络搜索中找到,这是知识全是古诗词创作时的必备工具,如想写出一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诗词,就不得不依靠它们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毕竟诗韵的内容太多,我们根本记不住,所以,打印出来放手边,或者是购买一本书籍,还是最佳选择。

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

古典诗词押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押韵,是指在一定的句式中使用相同的“韵脚”,例如律诗,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相同的。

所谓韵脚,按现代普通话讲,就是在一定句式中两个或者几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其韵母应该是相同的。

但古代由于每个字没有统一的拼音,加上各地方言很多,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有时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朝代发音也不一致,所以要使用“韵书”来统一音韵,这个东东很复杂,我的观点是:现在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它,按拼音字母押韵就很好。

广义的押韵,是指诗词的每一句都是要讲“平仄”的(古风、乐府等除外)。

所谓平仄,也可以用现代普通话的拼音字母来简单举例,平就是阴平、阳平的发音,所谓仄,就是第三、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发音。

古代韵书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有个“入声”,这个入声一般是比较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阴阳上去中都有,也很复杂,同样没有必要去研究它。

为什么古典诗词押韵呢?因为古典诗词,是可以吟唱的,尤其是词,那一般是要配乐演唱的,押韵时韵脚相同,吟唱起来就很顺口,并且容易记忆;如果加上平仄,每句诗词吟唱起来发音就有高有低,婉转动听,如果没有平仄就可能是扯着嗓子喊,或者有气无力一直向下低沉,或者一直向上搞“高八度”、甚至超八度,那就不是诗歌了。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唱是与现代诗歌的“念诗”不同的,不仅语言美,而且音韵美,这是洋夷所谓“诗”难以企及的。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

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wu/1051.html

下一篇:没有了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