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意 > 苗族的诗词 赞美苗族的诗词

苗族的诗词 赞美苗族的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意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点击:  次

1、苗族姑娘

作者:短刀 现代

你在古苗河的温眸中沐浴

流水亲吻你每一寸肌肤

你是湘江打磨千年的玉

你是月光下晶莹剔透的永恒

苗族姑娘

是谁卸下了你银饰的花冠

教高山的流水托起你沉睡的梦

你是整个山谷的公主

壁立千仞是铁将军把守

谁都不能轻易靠近

你是天地间最美的虹

苗族姑娘

出门的时候母亲为你做好了衣裳

蜡染的骏马尽情飞度

锦绣的凤凰自由腾飞

你是深山清澈的泉

你是江天金色的凤凰

我开始怀疑我的听觉

你一定是从远古一路歌唱而来

我开始怀疑我的视觉

你走路的时候河水泛着金光

我开始怀疑我的嗅觉

你回眸一笑山花正开得烂漫

我开始嫉妒那吻你的河水

我开始敬畏那护你的高山

你是水中的阿狄丽娜

你的温柔让星光迷乱

苗族姑娘

苗族姑娘

头戴王冠

身穿史诗

2、我是苗族人的汉子

作者:淡言 现代

我是苗族人的汉子

命中给过我陡峭的山峰,葱郁的森林

伸手可及的鸟鸣

只要迈开脚步就能与草尖私语

我的财富不止于大山和溪流

不止于生辉的银饰,古朴的吊脚楼……

苗家妹动人的情歌也会

一次一次让我的血液

千回百转

我有古铜色的肌肤,钢铁铸成的躯干

山的脊梁

我有大自然赋予的灵性

只需大吼一声

群山就会回敬我一万次回声

无须舞台,无须伴奏

歌声是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

青苔辅就的地毯

只须借一片森林作背景

就让彩虹挂在树梢上

啄木鸟的鼓点就会让你魂不守舍

我不是手执经筒修行的信徒

我也依恋

山外灯红酒绿的滚滚尘世

喜欢夜色中璀璨的霓虹

喜欢那些异族的兄弟和姐妹,喜欢

那些与命运抗争的子民,同情

街头乞讨的残疾人,流浪的狗猫……

我从不相信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我只知道

太阳是从苗寨的对面坡爬上来的

越过我家的屋檐

与袅袅升起的炊烟相遇

把温暖传递给吊脚楼前挂着的

一排排丰腴的玉米

我是苗族人的汉子

我用一把芦笙吹响爱情,亲情,丰收

我的歌声高过山峰

长过直白向东的河流,只因

我是蚩尤始祖的后裔,苗家的汉子

3、西江千户苗寨

作者:陈林海 现代

夜幕比我先到达西江

漫山遍野的灯光

早已为我准备好一场辉煌的盛宴

我木呆着

不知道从哪开始

才能摸到时间的轨道

雨是匆匆赶来的

一脸倦容

被我搀扶着从山腰走到山脚

吊脚楼躲在历史的暗角

看热闹的人群

挤走了荷塘一夏的蛙鸣

我在想

第一盏灯是在哪个屋子里最先点亮

然后再传播火种

如果一年点亮一户

那么千户千年的光阴

又要经历多少艰辛磨难风吹雨打

这个屹立在天地间的露天博物馆

把苗族文化摆放在山野间

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着

我真想像山间来回逡巡的风

从这一扇门穿过另一扇门

从这个朝代走到另一个朝代

(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4、苗族哭嫁

作者:独上西楼 现代

哭完所有亲人对自己的好

哭来所有亲人

相送的丰厚嫁妆

明天我就离开父母

离开兄弟姐妹

离开生我养我的小村寨

随喜欢又陌生的阿哥

去到从来没有呆过的家

相处一个村寨的陌生人

今天

有一千个理由任性

今天

仍然是父母亲最疼爱的闺女

今天

是兄弟姐妹们

形影不离的玩伴

今天

有一万个理由哭嫁

我们以习俗的名义

给你幸福和庄严的仪式

哭嫁一个月

哭出所有的情感

前面那些手足情深的日子

在亲情倾注中

我泪流满面

请允许我哭得像个孩子

在哭嫁声中

穿上苗族最美丽的服装

戴上最爱的银饰

我是从天上下凡的仙女

跨过娘家的门槛

美丽而自信

在我跨入婆家大门的那一刻

我会发自心里微笑

给我深爱的人

和我喜爱的未来

我将成为最美的妻子

我将成为最好的妈妈

我站在哪里啊

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5、假如苗语消失了

作者:寻安 现代

假如苗语消失了

世界将缺少一件交流的工具

民族森林里将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死亡

只留下干枯的躯体

所有的知识,所有的传承

都将随飘叶落下,化作泥土

供养给其他的大树

几百年后

那美丽的苗服,那精致的银饰

那洁白无暇的鸽子花,那多子多福的石榴图

所有的种种……

都将接近死亡,或已经死亡

只留下一件件毫无生命力的器物

甚至连器物都不会留下

腐烂、风化在历史的长河中

再过几百年后

也许会有学者、考古学家知道但那又怎样,徒留一声声可怜的叹惜

到那时,还有几个人

会记得"苗年”,会记得“四月八”

会挑花,会刺绣,会织锦,会蜡染

会制作那美丽的银饰

对于苗族人而言,谁还会记得

也许都忘了

忘了苗族的历史

忘了苗族的文化

忘了苗族的节日

忘了苗族的风俗

一切有关苗族的

苗族人都忘了

如果有一天

你遇见了我

我说我是苗族

但是

却只能说其他民族的语言

只知道过其他民族的节日

你会怎样看我

是怜悯,是嘲笑

还是无奈,又或是一笑而过

当今的社会

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

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

强者生,弱着亡

苗族的语言正在逐步走向死亡

苗族语言的再生力正在不断衰减

新生的事物,都一律沿用其他民族的名称

什么电脑,什么手机,直接照搬

最可怕的是

许许多多的大人们,不再教导孩子们说苗族的话

不敢想像,几百年后

苗族将往何处而去

还能往何处而去

描写苗族的诗句

1、仙境的苗寨

作者:蓝计

苗寨美,美得让人羡,

伸手,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低头,连绵葱郁峡谷尽收眼底;

远眺,白墙青砖苗家民居鳞次栉比;

细瞧,错落有致的梯田,

近观,随风摇曳的油菜花,

远望,蜿蜒大气的绕城河流,

仰视,急弯陡峭的盘山公路,

还有那峡谷间飘渺的薄雾,

竟纷纷涌入眼帘,怎么看也看不够。

桥下的梯田、苗寨、山路、河流,

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2、 千户苗寨

作者:程愫

苗族春天里的景象,烂漫多姿,

如同仙女下凡给你带来不尽的动感,

苗寨四月里的春风,暖洋洋的,

如同有一双温柔的小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我披着和煦的阳光走进了,

苗族侗族雷公山麓河流谷地。

这儿坐落着中国最大的原生态的净土,

童话世界——西江千户苗寨。

揭开她美丽的面纱,一睹她那神秘的风韵。

3、苗族人

作者:刘子成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来自大山深处的苗族人

我们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

但我们并没有遗忘历史,

多少年来,

人们通过口传方式,

一代接一代地传唱着我们几千年悲壮的历史,

用刺绣形象地镌刻着我们,

先祖们苦难的奔波历程,

一辈接一辈完好地传承着我们。

4、怀念我的西江苗寨

作者:王凡凡

西江苗寨的心跳,

诉说河谷坡上,

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

叠嶂的吊脚楼哟,

你曾牵绊了,

多少怀情的男子?

枫林里,笑声如旧。

夕阳里,炊烟,

成为桃园的美景。

我想,陶渊明似曾在,

这里陶醉。

是苗家少女,

载舞的节拍吧!

5、记往事

作者:侯继红

芦笙欢快的潜响。

刀山火海的渊源,

典藏了,女儿红,醇净了,

南花绣娘的笑——

巴拉河畔,

灯光潜影了,

远山的红叶。

纺车,把岁月拉长。

板凳舞,把月亮皎洁。

大簸箕苗寨上,

遥望,吊脚楼前的女子,

委婉了,男孩的情。苗家历法,

精确了,成长的速度。

子正人统的奠量。

关于苗族的诗歌

苗族诗歌,湘西苗语称SEAD(骚),保留了楚辞的风格形式。

刀伐箬竹兮心乱纷纷

用歌劝君兮言重语轻

劝君务农兮勿念吾情

修而成龙兮仙乃修成

君专农事兮吾逐风去

四处漂泊兮盼君兴盛

若吾觅得兮相告与君

君家兴旺兮相告一声

不得共枕兮吾不怨君

今生无缘兮虽憾无悔

描写苗族长桌宴的诗词

长桌宴沿着古街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寨老和村民、从外地赶回家乡过年的农民工,还有专程赶到苗寨过大年的中外游客,共约1000余人。

刨汤、腊拼、古藏肉、苗王鱼、白切鸡、野免肉、青岩豆腐、韭菜根……桌面上摆满了苗族的传统佳肴,美味飘香,令人陶醉。

苗寨千人长桌宴

“在这个寨子里生活,没有孤独和寂寞,每天的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西江寨老侯天祥说,自己80多岁了还能吹芦笙、唱民歌、跳芦笙舞,冬天下田破冰摸鱼。他参加了苗寨里的古歌队,每天按时演出,有固定收入,生活不愁吃穿

描写苗族跳花节的诗词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霄达旦。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来源:

  苗族跳花节有人认为,“‘跳花’一词仍汉名,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这种说法显然很不妥当,因为事实上是汉语称“欧岛”为“跳花”。随便举个手机牌子的名称为例说明。你不能说英语称“诺基亚”为 “Nokia”,因为事实上是汉语称“Nokia”为“诺基亚”。另外,把“欧岛”解释为“赶坡”也是错误的,且如此解释后会误导人们认为“跳花”的意思就是“赶坡”,那就错上加错了。“赶坡”大概是有人把“欧岛”的谐音用汉语翻译过来的,这种翻译方法不适用于苗语汉译。退一步说,若非要那样译的话,也应该译为“滚坡”或“倒坡”。为什么会有人把“欧道”解释为“赶坡”(准确地说应该是“滚坡”或“倒坡”)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滚坡” 或“倒坡”相对应的苗语谐音与“欧岛”(“跳花”)音相同而已,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再举“啊墙”(“朋友”)一词为例说明。“啊墙” (“朋友”)在汉语中相对应的词为“朋友”,根据“啊墙”(“朋友”)的谐音,用汉语翻译出来就是“(树)根”,这明显是错误的。

形容贵州的诗句

1,《贵州杂咏》明代 杨慎

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译文:用美丽的布条缠绕着发髻在额上刺花纹,穿着铁制的鞋子学着马蹄走路。清晨时分樵夫去探虎穴,黄昏的时候老人从长梯下去打水。

2,《次贵州二首 其一》宋代 李纲

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

译文:道路两旁长满枫树,鹧鸪在不断的啼叫,以前的县城连着着小岛荒凉无比。

3,《贵州》元代 范梈

离思久不惬,幽情晚旋添。天宜明月独,山与宿云兼。

译文:离开家乡很久很不舒服,到了晚上思念家乡的心情更是加深。天色宜人一轮明月高挂,山峰和云彩连接在了一起。

4,《题贵州南山岩》 宋代 曾丰

崒嵂穷头与汉齐,谽谺深处著招提。

译文:高山峰顶与天空齐平,山谷深处有很多的沼泽。

5,《到贵州》宋代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译文:长途跋涉从长亭到短亭,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才抵达贵州城。白鹭在江面旋转飞过,白云在青山空缺处露出来。

关于吊脚楼的诗句

1.《演教寺吊楼居朱漕》

年代: 宋 作者: 乐雷发

罗带江头蜕绣衣,人归香草谢家池。

只今玉树埋何处,惆怅僧房认得诗。

2.《袷乡回吊楼》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乡于宗桃,维圣于之孝。

参胜素虬,还归自庙。

端闱百常,声环七校。

万邦倾瞻,天若覆奉。

3.《登江楼》

年代: 宋 作者: 佚名

已过瞿唐更少留,小船聊系古夔州。

簿书未破三年梦,杖屦先寻百尺楼。

日暮雪云迷峡口,岁穷畲火照关头。

野人不解微官缚,尊酒应来此散愁。

4.《登吊楼绝句和者甚多又从而用韵择其可录者录之》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劳生百计不如闲,合把人间比梦间。

天与老夫供享用,一楼风月两屏山。

5.《登桂林吊楼和李帅柱间韵》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谁言南服远王畿,面面青山总是诗。

桂后梅前正清淑,倚楼但觉九秋宜。

吊脚楼

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建筑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楼文化

走进武陵大山,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清澈的小河边,或被土家人成为坝子的边缘,都点缀这吊脚楼。这些吊脚楼就如晶莹的星斗洒落在苍茫的山水间,当一座座吊脚楼不断出现在武陵大山的时候,这些优美的自然山水立即变成了人文山水,寂静千年的大地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就像歌舞对于这个民族一样,如果缺少了吊脚楼这片土地就会暗淡无光,这个民族就少了许多生气,所以吊脚楼始终是装点土家人生活的星光。

吊脚形式

1.单吊式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2.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3.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nmgx.cn/shiyi/101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