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湘水》孟浩然唐诗鉴赏
-
【原文】
夜渡湘水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5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掩妾泪,听君歌
-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悔恨交加 [huǐ hèn jiāo jiā]
- 一室生春 [yī shì shēng chūn]
- 怙恶不悛 [hù è bù quān]
- 露宿风餐 [lù sù fēng cān]
- 格高意远 [gé gāo yì yuǎn]
- 离魂倩女 [lí hún qiàn nǚ]
- 称斤掂两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
- 奉陪到底 [fèng péi dào dǐ]
- 大呼小喝 [dà hū xiǎo hē]
- 陂湖禀量 [bēi hú bǐng liáng]
推荐词语
- 机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佛种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犯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二斗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居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鬼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鼎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分剓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金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份儿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