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前坐》李群玉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火炉前坐》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此诗内容是:“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表达作者内心的寂寞及孤愤之情。 【原文】 火炉前坐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赏析】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远,透露出作者的寂寞身世和内心的孤愤。 诗的起句描绘室内情形:一盏孤灯,照首无法成眠的诗人。灯是“孤”灯,已经表现出那种寂寥的情境;而青灯照壁,夜不能寐,更隐约透出一种莫名的愁情。这种在绝句中称为“写景陪起”的起句,在这里起了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刻画内心情态的作用,并点明时间,勾画出诉之于视觉的形象。第二句宕开一笔,由室内而室外,描绘出一个具有特征的空间,构成诉之于听觉的形象。“风雨满西林”,风声,雨声,林涛声,落木的萧瑟声,声声入耳。一个“满”字,更笔酣墨饱地写出了雨烈风狂的情状。这或许是西林的风雨声撩人愁思,使诗人长夜不寐,也有可能是满林风雨象征着诗人难以平息的心绪。从诗人情景交融之笔看来,恐怕二者兼有。 第三句在绝句的写作中为很重要的一环,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有转折得力、另开新境之妙。在前面两句实以写景之后,第三句出之以虚以写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写具有思想意蕴的深度,并使全诗跌宕顿挫而逼出尾句。在这里,诗人点明“多少关心事”,然而,是家事,是国事,抑或家事而兼国事,他都没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书灰到夜深”的诗人的形象。这一句其妙有三:一是点明“火炉前坐”的诗题;二是“夜深”照应起笔的“不寐”,开合有致;三是通过关于“书灰”动作的细节描写,深入而含蓄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境。“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晋书·殷浩传》记载,浩为中军将军,受命领兵去平定“胡中大乱”,中途将领叛乱,功败垂成。桓温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浩被黜放,“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诗人未便明言的苦衷,也许可从此典推知一点。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待时而举 [dài shí ér jǔ]
- 镂心鉥肝 [lòu xīn fèng gān]
- 另开生面 [lìng kāi shēng miàn]
- 口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 旧雨今雨 [jiù yǔ jīn yǔ]
- 不避汤火 [bù bì tāng huǒ]
- 首尾相继 [shǒu wěi xiāng jì]
- 心瞻魏阙 [xīn zhān wèi què]
- 厮敬厮爱 [sī jìng sī ài]
- 晏安鸩毒 [yàn ān zhèn dú]
推荐词语
- 椟韫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开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拨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解控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百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待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白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存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极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