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府?
-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新乐府是唐朝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仙吕】一半儿_秋日宫词花
- 赞成功
- 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 渔父词(药山)
- 【双调】庆东原_达时务,薄
- 沁园春(西岩三涧)
-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 燕子楼(满床明月满帘霜)
- 为薛台悼亡
- 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热门名句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谗佞之徒 [chán nìng zhī tú]
- 等闲之人 [děng xián zhī rén]
- 反脸无情 [fān liǎn wú qíng]
- 热熬翻饼 [rě áo fān bǐng]
- 不忍卒读 [bù rěn zú dú]
-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 齐纨鲁缟 [qí wán lǔ gǎo]
-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pín bù xué jiǎn,fù bù xué shē]
- 照妖镜 [zhào yāo jìng]
- 吹糠见米 [chuī kāng jiàn mǐ]
推荐词语
- 币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暴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科条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孚甲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寒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鹤使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江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废水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榜楚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道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