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概念的起源 - 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
-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2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洗颈就戮 [xǐ jǐng jiù lù]
- 涉水登山 [shè shuǐ dēng shān]
- 事在必行 [shì zài bì xíng]
- 十死不问 [shí sǐ bù wèn]
- 黄锺毁弃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一瓶一钵 [yī píng yī bō]
- 弊衣疎食 [bì yī shū shí]
- 不顾大局 [bù gù dà jú]
- 活眼现报 [huó yǎn xiàn bào]
- 神通广大 [shén tōng guǎng dà]
推荐词语
- 嚾呼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极当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衿褵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斑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潢饰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灯夕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横叨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白梃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百吏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毫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