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豪放派诗有哪些 能表现苏轼豪放的诗句
- 
苏轼的豪放派诗有哪些 能表现苏轼豪放的诗句
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一改以往靡艳风格。 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 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抒豪情,言壮志。 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 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热切浓烈、意气奋昂,给人一种豪气干云天的冲动感觉。 苏轼一生都宦海沉浮。 指点河山,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 这种儒家最基本的处世思想,促使着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 想当年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仕途似锦,怎不令人意气奋发?何况是“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目空四海,夸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是可以理解。 于是“聊发少年狂”时,作一作“西北望,射天狼。 ”的豪放词,便也是顺理成章了。 既使是现实生活,个人悲愁,也能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旷达,而非花间婉约的缠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足见对其评价之高。 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全词通篇咏月,却又处处关合人事,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上片借月起兴,下片用月寄情。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有《天问》遗风。 其下数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姿。 “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到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便又豁然开朗,在这永恒的时空里,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自古亦然。 既知此理,便不应自怨自艾,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发出深深的祝愿,真是此句一出,境界自高。 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在创作上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而综观宋词,浩如烟海,但占最重分量的还是那些婉约缠绵之作。 这其实与词的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 词本来就是用来让歌女们吟唱的,而歌女们最爱唱的,当然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缠绵悱恻之句了。 因而在苏轼作词之前,宋词的词风自然是非婉约莫属了。 当苏轼作词之时,柳词早已是如日中天了,有市井处便有柳词。 缠绵婉约已不只是柳词的特点。 而是当时宋词的总体风格了。 而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苏轼,却没有使自己的作品落入传统的牢笼。 于是,宋词也从此踏上了革新的道路。 苏轼作词始于他的诗技较成熟时期。 在词作的创作上,他结合了大量的诗歌技法,有时为了整体的诗意而不惜打破词曲的音律限制。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都方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诗,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 可以说自苏轼词一出,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了。 这样就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使词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此,词非但“缘情”,更可“言志”。 争得了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总之,豪放飘逸之词使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的开山之祖,虽其豪放词竟不足他全部词的十分之一,然苏轼慷慨豪迈的气质,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技法,使词获得新的飞跃发展,也使词不再是只可吟唱的曲词,还成了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体诗。 这也许正是苏轼对宋词最大的贡献吧!参考资料:http://www.teacherblog.com.cn/blog/4675/archives/2007/893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919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 酒囊饭袋 [jiǔ náng fàn dài]
- 礼废乐崩 [lǐ fèi yuè bēng]
- 魂飞胆破 [hún fēi dǎn pò]
- 惊心丧魄 [jīng xīn sàng pò]
- 忧心如薰 [yōu xīn rú xūn]
- 天伦之乐 [tiān lún zhī lè]
- 实获我心 [shí huò wǒ xīn]
- 志满气骄 [zhì mǎn qì jiāo]
- 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推荐词语
- 过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丛聚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辇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埃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寸壤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夫课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骖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鸿头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骜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二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