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不要赞美的诗句 )
- 
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不要赞美的诗句 )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如何评价项羽以及与项羽有关的诗词,还有自己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虽然勇敢、强悍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妇人之仁。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项羽作的诗,项羽之所以败给刘邦是因为他没有刘邦心狠手辣。 对项羽的评价 对于项羽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曾有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李清照看来,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中之龙凤,就算是死了,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这是对项羽评价中非常高的。 当然除了李清照等人对项羽的高度赞扬之外,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做诗词贬低项羽。 当然在军事上非常有才华的项羽在政治上却是非常的幼稚的,为人处世全凭心情,听不进去谋臣的劝谏,刚愎自用。 韩信曾经在说项羽妇人之仁的时候,这样说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说话和气,属下病了,他流着泪去送饭;但是派人去打仗,别人有了战功该封官授爵时,他却把印拿在手里迟迟不给,直到印章被玩弄得磨去棱角,还舍不得给别人;这种仁爱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 项羽是一个残暴之人,在入关的时候竟然屠杀了20万秦国军队,使秦国上下没有人不恨他的。 这样一个残暴之人怎么可能成就一番大事呢?他的失败是早晚注定的。 羽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与大败两者之经验教训于一身的典型人物,颇值得后人借鉴。 项羽的勇武史所罕见,真可谓是“力拔山兮气盖世”。 他26岁起兵,以勇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统帅天下诸侯,而一举灭秦。 不但使敌军闻风丧胆,就是联臂作战的各路诸侯,亦被其神勇所震慑。 以至在晋见他时,不由地拜伏于地,仰面坐“壁上观”。 此时的项羽威名达于极点。 他自己也颇志得意满,遂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主宰天下,并大封诸侯,此时距他单戈起事仅年余光景。 如此威震天下,按说,项羽应该成就一代帝业,使天下太平。 然而,此后,在剿灭手下败将刘邦的过程中,虽然一直是屡战屡胜,但是,与韩信九里山一战时,却兵败而被困垓下,旋即落得个四面楚歌、军前别姬、落荒败北、乌江自刎的悲壮惨烈结局。 年仅31岁的项羽,如此暴起暴落,前后不过短短的五年。 致使史圣司马迁在为他做《本纪》之后,发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感慨“何兴之暴也!”对此,许多后人也发出了这样的历史疑问——“何亡之速耶? 项羽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军事领袖,他善于激发士气,并且善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条来鼓舞将士,这一点从他在巨鹿之战的统筹中就能看出来。 他即兴发表煽动式演讲,为一只原本向心力不足的杂牌军注入了昂扬、团结的士气,众将士拧成一股绳,在敌我实力相当悬殊的条件下,以少胜多打赢了战争。 当然,拥有这样才能的人的性格中,通常也会夹杂一些孩子气、单纯和蔑视一切的高傲,而往往正是这样才有足够的激情来点燃自己,同时也振奋别人。 扩展资料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一生,既有着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悍的勇武、更有着华夏古代战争史上顶尖的战术指挥能力,是起兵三年就推翻秦帝国的首功之人,亦是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两场历史上兵力悬殊以少胜多战役的指挥者,竟需要历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不世英杰,组团围攻,方能将他击败。 “英”到了极致,“雄”亦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项羽 关于评价项羽的诗句?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天下。 然今遂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 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 王安石在《乌江亭》这首诗里,对项羽的评价是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 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 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 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 ”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 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 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 ”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 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 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求项羽的评价!800字左右!可复制!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中华史上最强武将。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人称西楚霸王。 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 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人物简介】 [编辑本段] 国家:大楚 爵位:楚王 谥号:西楚霸王 身份:十八路诸侯国盟主 籍贯:江苏宿迁 祖上:楚国名将项燕 宠妾:美人虞姬 座骑:踏云乌骓马 兵器:霸王盘龙戟 破天剑 装备:鬼神乌金铠 虎皮赤红袍 (左图为霸王起兵之时,右图为乌江被困之时) 一、少年英雄,志在天下 [编辑本段] 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 ”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二、定陶之战,初露头角 [编辑本段]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 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 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 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巨鹿之战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于巨鹿(今河北平乡)。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兵救援。 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 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 项羽当机立断,一剑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命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后渡过一条通往赵国的漳河,但由于寡不敌众,士气低落,项羽遂命令军事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大破秦军(破釜沉舟一词的由来)。 三、巨鹿之战,雄霸天下 [编辑本段]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 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 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在无能开动其战争,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 一:章邯的巨鹿大战略 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将如云的大秦帝国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 在陈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函谷关时,承担起大秦最后的命运!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联军,三杀楚军统帅项梁之定陶。 可谓是战绩累累,似乎在建大秦之军威,重铸大秦之军魂! 此时关外之地:黄河之南布满秦军势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残余势力。 王离带领着边防军进攻河北之地赵国,更北边盘踞着势力弱小的燕国。 田荣因为刚为秦军所败,又怨恨楚赵不杀田假田角,所以龟缩齐地,拥兵自保。 当时的秦朝廷正为权利斗争而生死相搏,灭诸侯义军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统帅章邯的身上,章邯再击败楚军杀掉项梁作了一个大的战略决定,北上汇合王离军,拿下整个赵国。 这个战略计划遭到后世的唾弃,认为他应该趁机进攻彭城。 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却是个可圈可点的战略计划。 原因如下:章邯杀死项梁,楚国虽然振动,但并没有伤其元气!项羽等各路楚军已经退之彭城,而且进退有俱。 这样看来章邯并没有什么胜算。 而且把楚逼得太急,楚兵同仇敌忾死守彭城,章邯并没有什么把握!而且项梁死后,怀王赶到彭城夺项羽军权,逼的太紧!楚国会暂时放下内杠共同对外! 王离军进攻赵国,一直未果!彭城远离关中,而北方西边并不安定!项梁攻彭城短时间如未下,粮食必然吃紧,孤军深入,粮道必为所扰!而王离军继续攻赵,分兵不如合,分则容易被各个击破。 而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攻彭城,后方则为赵国断。 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势必全军覆没!而此时有个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离军对赵国实行拉拢政策,诈为二世书以招赵将李良。 李良因为赵王的姐姐对其无礼... 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项羽的功过是非? 项羽 (前233~前202) 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名籍,字羽。 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 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 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 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 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 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 项梁自号武信君。 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 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 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 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 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 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 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 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 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 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 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 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 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 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 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 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 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 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 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 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 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 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 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 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 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汉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经咤叱风云所向披靡的盖世英雄项羽走上了绝路。 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韩信十面埋伏,围困于垓下,即现在的安徽省灵壁县境内,后突围至现安微和县境内的乌江,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 也不知是历史的实录,还是后人的传说,抑或是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小说家虚构杜撰的才能,总之,我们看《项羽本记》中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即所谓霸王别姬的情景特别具有悲剧的色彩,且看: 项王军壁壤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驻,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怎样一个壮怀激烈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英雄末路,长歌当哭。 这一悲壮惨痛感天动地的悲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丝毫不亚于古希腊任何一部悲剧。 也正因此,千百年来,楚汉相争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从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开始,项羽就被塑造成一个悲剧的英雄,那铁骨铮铮性格刚烈且极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后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与同情。 如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下了有名的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项羽乌江自刎颇感惋惜颇以为憾。 而作为女性诗人,李清照对爱江山也爱美人男子汉气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赞美有加,推祟备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把个悲剧人物项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伟大。 也许和司马迁对刘汉王朝的积怨有关,我们看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尽管脾气暴戾,杀戮成性,但却是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刘邦虽然多谋善断,但却是个背信弃义颇有些泼皮无赖相的“小人”。 而且,乍看起来,项羽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从表面上看,楚汉争雄,刘邦远非他的对手。 ... 项羽与刘邦的历史评价 项羽——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 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 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 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算项羽在乌江听亭长的话回江东,兵只有没打过仗的新兵,手下大将丧失殆尽,地盘又小。 而当时刘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项羽必败。 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 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刘邦——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 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 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 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 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 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扩展资料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 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 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 项梁自号武信君。 项梁统军在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94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以我结尾的诗句
- 求:祝福老人的词语,最好是诗句。
- 描写权势的诗句
- 表达壮志难酬的诗句!
- 与中秋有关的经典诗词-与中秋有关的经典诗词与中秋有关的经典诗词
- 形容剑门关的诗词
- 有关柠檬的诗句
- 赞美苏州景色的诗句(50句)
- 有关下雪景的诗句 古诗词
- 以朔开头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含有路字的古诗句
- 和朋友有关的古诗词-和朋友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 含有勇字的诗句
- 感恩的古诗词大全-感恩的古诗词大全集
- 含有万字的诗句-含有万字的诗句100首飞花令
- 含有谁的诗句-含有谁的诗句100首
- 含十的诗句-含十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努力的诗词-关于努力的诗词排比句
- 关于成功的诗词名句-关于成功的诗词名句大全
- 关于白字的诗句古诗
推荐汉语
- 「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婡」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䐶」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努力奋斗的诗句经典-努力奋斗的诗句经典语录
- 带有椐字的诗
- 白茶诗词-白茶的最美诗词
- 带有缪字的诗-带有缪字的诗句
- 经典的古诗词大全-经典的古诗词大全300字
- 王安石最经典的诗词名句
- 带初字的诗词有哪些
- 带有楞字的诗
- 文天祥诗词大全
- 描述悲凉的诗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