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包拯”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包拯”的诗句有哪些? 
1、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赞颂题名碑》元·王恽 2、除官全似紫阳翁。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浪淘沙》宋·刘克庄 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书端州郡斋壁》包拯 4、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题包公遗像》宋·佚名 5、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无题》 6、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游濂泉》宋·赵必象 赞美“包拯”的诗句有哪些?1、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赞颂题名碑》元·王恽2、除官全似紫阳翁。 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 ——《浪淘沙》宋·刘克庄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书端州郡斋壁》包拯4、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题包公遗像》宋·佚名5、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无题》6、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游濂泉》宋·赵必象 用什么词赞美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包拯后来说他“生于草茅”,指的是他降临在今肥东县一农家。 但其父包令仪考中进士做了知县后不久,便把家迁到合肥城内。 包拯少时在城内香花墩读书,他28岁中进士,因孝义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后出仕。 曾先后知天长、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县、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当过的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宋史》第316卷《包拯传》中说:“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进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又说:“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口碑、话本小说、戏剧曲艺乃至当代的电影电视就演义了许许多多他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故事,演义的结果,使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 包公“包青天”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对包拯形象的塑造和传扬始于其身前。 而源于宋代的话本并红火于元代的包公戏,自明清到近世,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包拯在“京官”开封府尹任上不到一年半光景,描写这一时期他断案的故事无疑是最精彩的华章,传播之广,渲染之烈,溶进了人们炽热的“包公情”。 现存18种元代公案戏中,写包公审案断狱的就达11种,如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明清又诞生20种。 明代《元曲选》100种里包公戏占10种;打开《京剧剧目初探》,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戏,《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等保留剧目历久不衰。 1993~1995年,长达236集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大陆和台、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会。 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依“铁面无私”渐渐有了“定规”,即“相貂”(帽翅加长的宰相帽)、“黑满”(乌黑浓密的飘胸长须)、黑蟒(袍)、厚底(靴)且额头上长着“月牙”,这月牙儿有“上昭日月”的含义,黑脸(铁面)包公一出场,就明显有别于其他人物。 包公升堂断案过程中一般都有两样道具。 其一为独角兽。 传说中断案的神物,“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包拯公案上置有独角兽,以示“曲直明鉴”。 其二为三口铜铡。 龙头铡斩皇亲国戚,虎头铡斩贪官污吏,狗头铡斩市井刁民。 历史上的包拯当然没有传说或舞台上的包公那般神奇。 他既有政职、军职,亦有文职,甚至有闲职,还做过谏官。 包拯能流芳百世,恐怕主要在于他的刚直清廉,高风亮节。 稍举几例: 智审牛舌案。 包拯于宋景?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 某天某农户前来报案,自家耕牛被人将舌头割掉了眼看将死。 包拯让他回去先把牛杀了吃,过几天再来。 谁想几天后那农户来时案子已破了。 原来包拯“等贼上门”,当时屠宰耕牛是犯罪的,那贼人来告发农户,却自投罗网。 不持一砚归。 端州(今广东肇庆)出名砚。 历任官府征贡品时,都要假朝廷之名多搜刮几倍乃至几十倍以中饱私囊。 包拯从端州离任时,却不带走一方砚。 航船途中发现一门生私携了一方砚台,包拯大怒,立命掷于江中,方才继续赶路。 今肇庆仍有包拯“投砚处”、“洗砚池”景。 疏浚惠民河。 包拯主持开封府时,城池汛期吃紧而城内蔡河河道边常被有权势的官僚占去砌盖楼房水榭,阻滞了水流。 包拯即令限时拆除,对过限不拆的“大人物”则开名单上报朝廷请求降他们的罪。 这样一来果然灵验,蔡河经整治疏竣后水畅其流,百姓称之为“惠民河”。 关心民疾苦。 包拯担任御使期间对西北边防多有良策。 如他提出将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平时耕作,战时打仗,以减轻徭赋,扩大兵源。 他提议对京东地区的一些冶铁专业户缓征生铁以让他们休养生息。 他上书缓征500万石江淮地区的稻谷,“请支义仓米赈给百姓”,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任人当唯贤。 包拯晚年做台谏时,积极向朝廷举荐贤才,同时弹劾那些贪赃妄为之徒。 掌管全国财政物资大权的三司使张尧佐,是仁宗皇帝的宠妃张美人的伯父,声名狼藉。 包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弹劾到底,终于使得张尧佐等人丢了官。 不为亲者讳。 “廉者,民之表也”... 形容包公的四字词语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巩固国防,不畏强权?肺肝冰雪。 杲杲清名,希望帮到你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 报国尽忠、注重生产,生平若何,胸次山河,临政无阿,铁面无私,万古不磨。 ”这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为民请命、举贤任能。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颇有政绩,公正执法 哈哈 你随便复制选择20字吧 ,只求能采纳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吗,他真的有那么清廉吗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包拯后来说他“生于草茅”,指的是他降临在今肥东县一农家。 但其父包令仪考中进士做了知县后不久,便把家迁到合肥城内。 包拯少时在城内香花墩读书,他28岁中进士,因孝义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后出仕。 曾先后知天长、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县、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当过的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宋史》第316卷《包拯传》中说:“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进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又说:“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口碑、话本小说、戏剧曲艺乃至当代的电影电视就演义了许许多多他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故事,演义的结果,使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 包公“包青天”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历史上的包拯当然没有传说或舞台上的包公那般神奇。 他既有政职、军职,亦有文职,甚至有闲职,还做过谏官。 包拯能流芳百世,恐怕主要在于他的刚直清廉,高风亮节。 稍举几例: 智审牛舌案。 包拯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 某天某农户前来报案,自家耕牛被人将舌头割掉了眼看将死。 包拯让他回去先把牛杀了吃,过几天再来。 谁想几天后那农户来时案子已破了。 原来包拯“等贼上门”,当时屠宰耕牛是犯罪的,那贼人来告发农户,却自投罗网。 不持一砚归。 端州(今广东肇庆)出名砚。 历任官府征贡品时,都要假朝廷之名多搜刮几倍乃至几十倍以中饱私囊。 包拯从端州离任时,却不带走一方砚。 航船途中发现一门生私携了一方砚台,包拯大怒,立命掷于江中,方才继续赶路。 今肇庆仍有包拯“投砚处”、“洗砚池”景。 疏浚惠民河。 包拯主持开封府时,城池汛期吃紧而城内蔡河河道边常被有权势的官僚占去砌盖楼房水榭,阻滞了水流。 包拯即令限时拆除,对过限不拆的“大人物”则开名单上报朝廷请求降他们的罪。 这样一来果然灵验,蔡河经整治疏竣后水畅其流,百姓称之为“惠民河”。 关心民疾苦。 包拯担任御使期间对西北边防多有良策。 如他提出将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平时耕作,战时打仗,以减轻徭赋,扩大兵源。 他提议对京东地区的一些冶铁专业户缓征生铁以让他们休养生息。 他上书缓征500万石江淮地区的稻谷,“请支义仓米赈给百姓”,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任人当唯贤。 包拯晚年做台谏时,积极向朝廷举荐贤才,同时弹劾那些贪赃妄为之徒。 掌管全国财政物资大权的三司使张尧佐,是仁宗皇帝的宠妃张美人的伯父,声名狼藉。 包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弹劾到底,终于使得张尧佐等人丢了官。 不为亲者讳。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为官严于律已,生活俭朴,“饮食器用如布衣时。 ”任庐州知府时,他的外甥犯了法,他依法定罪,毫不留情。 他的儿子包绶,为官多年,死后只留下几卷著述,“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 他的孙子包永年也是“了无遗蓄”,包永年的丧事由两个弟弟合力营办,土坑木棺。 包拯曾有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珙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段话作为包公家训,被刊刻于石碑上,竖在堂屋中,作为严格要求子孙后代的“铭”,对今人也有所启迪。 现在,包公的这段家训,仍在合肥包公祠中,昭示来者。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童游人。 宋慈曾四度担任法官职务,据其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丰富的医学、法医知识,公元1247年在湖南提点刑狱任内,完成伟大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这部书共分5卷,详述了检验步骤、尸体勘别、四时尸变、死因以及凶杀、自刎、绳缢、服毒、火烧、水溺的辨生前死后、真假伤痕方面的知识,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以及生理、病理、药理、诊治、急救、解剖诸方面的学问。 此书刊行后,成为刑狱官的必备之书。 如今,虽然时隔七百多年,但仍具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洗冤集录》比意大利人图纳图·菲德利写出的《医生的报告》早了整整350年,它相继被翻译成朝鲜、日本、英、法、德、俄等多国文字,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 歌颂廉政的诗词关于廉洁自律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赞扬海瑞的诗词赞扬“海瑞”的诗词比较少,有: 风微夜幕小窗前,烛影飘摇入未眠。 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 目断垂云徒北望,初生一念万思牵。 滔滔恶浪掀天涌,老死空骸海角边。 有关”海瑞“的个人简历: 【人物简介】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 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罢官】 海瑞罢官即是历史中发生的真事,也有后来旁人加工润色,用来歌颂海瑞不畏强权、不谄媚逢迎,坚持正义的美好歌颂而作的戏剧。 事情的讲过大概是这样的,当时的明朝首辅徐阶告老还乡,但是他儿子徐英仪仗自己父亲做首辅时的权势,横行乡里,霸占民田,气死赵玉山之子,又抢走赵的孙女小兰。 于是小兰的母亲洪氏就去县衙控告徐英,但是县令大人畏惧当时首辅徐阶的权势,和徐英串通,不但当堂打死赵玉山,还把小兰母亲洪氏轰出县衙大堂。 恰巧海瑞调任应天巡抚,得知此事,重新审理,徐阶自恃有恩于海瑞,代子求情,提出交田赎罪。 海瑞指明占田应退,犯法当诛。 徐阶恼怒,唆使朝臣弹劫海瑞,新巡抚戴风翔亲来摘印。 海瑞于交印前,斩了徐瑛及县令王明友。 这就是还原整个历史事实后的海瑞罢官,由此可见,这样一位不畏强权,为民做主的官员,怎么能不受民众拥戴呢?甚至在百家讲坛海瑞中,说到这样一件事,说海瑞一生清廉,家中贫困,甚至一年之中都见不到肉,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去市场割两斤肉和母亲一起吃点肉。 每每看到于此,总是忍不住扼腕叹息……。 【海瑞斗严嵩主题曲和戏曲 】 “海瑞斗严嵩”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世人对其的熟悉程度恐怕仅次于“包拯斗秦桧”了。 目前由陈庭威、何宝生、陈炜等主演的20集古装戏说剧《海瑞斗严嵩》正在热播,以其曲折起伏的情节、命运多舛的人物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大家有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 总结:纵观海瑞一生,他呕心沥血为整个国家,为百姓苍生,但有时候却又过于迂腐,正直,不懂变通,致使他以及他的家人跟着受了很多磨难,在百度贴吧海瑞吧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好,就干脆转过来吧:他、前无古人,后也将无来者,他是信仰的圣人、却是礼教的奴仆,他活的壮烈也不免凄凉,他是历史的丰碑,却也是现实的悲哀。 他把礼教完完全全变成理想,致使孤独相伴、贫老一生,只为后人楷模。 【海瑞墓】 明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丧出江上,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朝廷专门派行人司行人,海瑞的同乡、学生许子伟护送其灵柩回琼州安葬。 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廿二日,海瑞的灵柩终于运回海南,安葬在海口市滨涯村。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占地面积10000㎡,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瑞墓历代有重修。 解放后,在1959年重修一次,1962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11月,“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海瑞墓遭到破坏。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1983年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再次重修被毁的海瑞墓主墓,并增建了海瑞陈列室。 1996年4月,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扩建了海瑞墓,增辟了海瑞纪念园。 现海瑞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人们瞻仰古贤,欣赏文物的游览胜地。 有关廉政的古诗有哪些,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入京诗 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墨梅 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658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有哪些冷门,但是意境非常优美的诗句
- 描写新叶的诗句
- 描写荷花池的诗句有哪些?
- 咏茶的诗词名句
- 赞美美丽南昌的诗词 赞美野花的诗句有哪些
- 带有丁当的诗句
- 有关选择的古诗句 与选择有关的古诗句
- 咏小雪诗词
- 描写白鸽的诗句有哪些
- 风流倜傥古诗词 形容人风流倜傥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带有抯字的诗
- 关于月亮的诗词李白
- 带竹古诗词100首
- 端午节粽子诗词大全
- 关于森的诗句-关于森的诗句成语
- 关于黄昏的诗句有哪些
- 歌颂牡丹花的诗词-歌颂牡丹花的诗词唐朝
- 关于思乡情感的诗句-关于思乡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武字的诗句-含有武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自己离开的诗句
推荐汉语
- 「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餅」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带有润的诗词
- 春节古诗词100首-春节古诗词100首王安石
- 一些带有柳字的诗句
- 写人物的诗句-写人物的诗句呢
- 形容大暴雨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大暴雨的诗句
- 写夏天的诗句-写夏天的诗句有很多如什么
- 四月下雪诗词句 关于雪的现古诗句
- 描写山水风光古诗词-描写山水风光古诗词描写
- 崔护经典诗词
- 书法古诗词-书法古诗词大全绝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 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