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同里的诗句
- 
描写同里的诗句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 关于古镇,小桥,江南水乡徽派建筑的诗词,需要3、4首,每一首只...NO.1 山西的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 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 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弯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 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避有路”。 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 10米。 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 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 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纯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 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 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张壁古堡建于公元619年,隋末刘武周为抗击李世民,始筑该堡。 并在城堡地下构筑了攻守兼备、可屯兵万人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历史。 张壁古城堡为长方形,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堡周长1.1公里,堡墙为版筑夯实,高约5~7米,东北角堡墙为唐代堡墙遗存;南堡门西侧堡墙为明清时期堡墙。 门上现有一处灯杆,为“张壁点灯,介休看明”的信号灯,是古代军事烽火台的缩影。 张壁古堡垒南堡门离中空为“龙首”,门头有龙首石雕,门下向南铺设九道竖向红条石路,象征龙须,向北的主干道为“龙身”:为使“龙”型更加逼真,在清朝年间又专门将横向铺设街道的青石板起出,改为三道竖向的红石板,以象征龙的脊背。 主干道两侧城中心偏北位置的水塘(原)、槐抱柳,共同象征 “龙”的两肾和陈抟太极图的阴阳鱼。 张壁有一个小小的用于拒敌的“瓮城”,还有一对小巧的钟楼和鼓楼,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态,这是与山西省其他地方很常见且保存完好的“村堡”相区别的非常重要的特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村堡”,而是“城”。 在城市街巷组织上,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丁”字结构。 堡内七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小东巷、西四巷建筑错落递次,街巷格局严整。 在民居形态上,张壁古堡尚有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巷门、门楼配备得当,若关门落锁,可谓堡中有堡。 堡内现有30余所堡保存完好的院落,住宅比邻有序,民居与堡墙保有一定距离,民宅大门与巷皆有台阶高度,并讲究宽敞向阳,西四巷大多为张、王、贾、靳族富户,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多为狮子滚绣球,喜雀登梅,鹤鹿回春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民俗内容。 在宗教建筑方面,在只有0.1平方公里的小城内,竟有七处以上的寺庙,实属罕见:有“关帝庙”,道教“真武殿”、“二朗庙”;佛教“空王佛行宫”和“兴隆寺”五座宗教建筑,并有“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遗址等,宗教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多为明代以前的建筑。 更为难得的是,真武庙和空王殿碑为国内仅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堡北堡门之空王殿为一明代建筑,佛像为三世佛,亦为明时所塑,水平较高,壁画绘空王佛(志超)成佛的故事。 这三间小殿屋顶上明万历时的三彩琉璃鸱尾、楼阁、狮瓶、仙人走兽,都极精妙。 尤为难得的是殿廊两旁的两通琉璃碑(明万历四十一年烧造),极为罕见,在我国琉璃烧造上占有重要席位。 NO.2 浙江的乌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的桐乡市境内,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是一个具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 浙江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形成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式格局。 现存有大量明清建筑,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独特的民俗风情、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 乌镇主要旅游景点:茅盾故居、昭明太子读书处、乌将军庙、汇源当铺、修真观戏台、林家铺子、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 乌镇依河道而建的廊棚极富水乡韵味,是古镇上典型的建筑。 多姿多彩的民俗民情,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浙江乌镇在1991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20个黄金周预报旅游景点之一。 NO.3 云南和顺 和顺简介 和顺乡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地方。 她是文化和顺。 和顺是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窗口,蕴涵着“和睦顺畅”的最佳境界。 这里屹立着全国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这里有传统民居一千多座,其中清代民... 描写苏州的古文《苏州赋》林锡旦(现代)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 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①。 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 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 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②。 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 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 运河纵贯,江海联横。 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 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 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 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 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 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今得沪宁线之利,占长三角之春。 东毗上海,都市豪气辐射;西邻无锡,太湖山水连襟;南会浙江,民营经济并起;北偕长江,世界贸易繁频。 天境开图,泼墨挥写明天更美;平畴立画,敷彩细绘现实皆真。 一体两翼③,宛若大鹏展翅;七区五市,犹如群虎跃腾。 时代高新产业,先后落户;世界五百诸强,竞相捷登。 矢志发展探索,敢为天下先行。 制造益重创造;革新更能创新。 苏式品牌畅销;特色行业振兴。 各项成就,国内佼佼领先;诸类称誉,国际频频颁临。 古城与新区齐昌兮;经济共文化同赢。 人文既荟萃,地杰更人灵。 季札挂剑,君子终究诚信;陆绩载石,孝子果然廉明④。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陆机赋,高启诗,三言梦龙奇逸文⑤。 顾陆朱张,三国藉此鼎立;彭宋潘韩,清季所以扬名⑥。 宋垂两范,诗文传诵百世;明有四家,书画流韵至今⑦。 吴氏泰伯,天下第一世家;历代名贤,赞碑五百有盈⑧。 金榜题名,状元竟成特产;科技进步,院士乃至独盛⑨。 陈艳青举重夺冠;费俊龙航天凌云。 吴文化之本源,苏州人之慧根。 精致化于从容,大气涵于学问。 无浮虚之躁意,有务实之耐心。 精细、雅洁、淡泊、宁静,皆市民所好;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即城市精神。 巡览古迹,探访名胜。 则走犬长洲,荡舟锦帆;馆娃吴宫,采草香径⑩。 虎丘剑池,疑冢千古待解;江枫渔火,夜钟百八传声(11)。 狮子林内,方入洞而湖石迷路;沧浪亭畔,未进园而绿水相迎。 寒碧山庄,嵌法帖而长留天地;拙政名园,居闹市而犹处山林。 园林甲天下,风景遍吴中。 太湖、石湖、阳澄湖,湖光毓秀;东山、西山、穹窿山,山水钟灵。 同里称富土,周庄谓水村。 有世界文化遗产,尽展尔雅;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显其能。 昆曲婉转,笛箫依依轻送;吴语软侬,琵琶声声相闻。 苏绣并缂丝,精致典雅;宋锦与年画,古朴清淳。 从细小处见宏大焉,于艺术中呈缤纷。 魅也人间天堂,嘉者东方水城。 风烟十万家;水埠两岸边。 画桥岂三百;幽巷数不清。 粉墙黛瓦,蕴涵民情风俗;小桥流水,传说才子佳人。 春华秋实,欣结传承之果;古韵今风,常续城市之魂。 市花丹桂,馥郁含馨;城树香樟,冠盖成荫。 古宅新居,鸟语花香;闾肆苑坊,木华水清。 现代之设施,分步到位;人性之服务,与时俱进。 历二千五百年沧桑,城址未变;藉三万六千顷太湖,水乡无更。 悠久矣,时时恍若人在世外;秀美哉,处处感同身临仙境。 名不虚传焉,安居乃冀康而寿;意犹未尽也,乐业当思锐且精。 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总天时地利人和;情倾小康兮,仗历史文化底蕴;遇机有缘兮,正因势而导拼搏;当仁不让兮,但乘势而上飞腾。 噫!百城媲美天下兮,一枝独秀苏城。 【注释】: ①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震泽即太湖。 苏州太湖三山岛曾出土旧石器时代遗址;草鞋山出土六千年前水稻谷物。 ②水陆并列城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设相依水陆城门各八,左思《吴都赋》有:“通门二八,水陆通衢”。 ③一体两翼:根据国务院批复,为保护古城,在苏城东辟工业园区,西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人称“一体两翼”。 ④季札挂剑;陆绩载石:季札,吴王诸樊四子,有贤声,出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季札因有上国之使,未便相赠。 及返而徐君已故,因心早已许之,便挂剑徐君墓前树上,以表诚信。 陆绩为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之孝子,后任郁林太守返苏,因清正廉明,身无长物,空船难渡海,便载石压舱以归,人称“廉石”。 ⑤道子画,惠之塑:唐开元中吴道子、杨惠之同师苏州张僧繇,巧艺并著,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⑥顾陆朱张;彭宋潘韩:均为吴中名门望族。 ⑦宋垂两范;明有四家:宋垂两范,指范仲淹、范成大。 明有四家,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创吴门画派。 ⑧天下第一世家;赞碑五百有盈:《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 沧浪亭有“五百名贤祠”,碑刻泰伯至清594名在苏贤者画像和题赞。 ⑨状元竟成特产;院士乃至独盛:清汪琬答人苏州特产有两,其一“状元也”,清代苏州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22。 81%。 两院院士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苏州居首位。 ⑩长洲,锦帆... 形容路远的诗句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柳宗元)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 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 道旁且不愿,岑岭况悠邈。 倾筐壅故壤,栖息期鸾鷟。 路远清凉宫,一雨悟无学。 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 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四愁诗(张衡)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踏莎行(张翥)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 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夜半乐(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度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旌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南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 描写“秋天芦苇”的诗词有哪些?1、《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唐 白居易)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2、《风雨晚泊》(唐 白居易)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3、《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唐 常建)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4、《太公哀晚遇》(唐 常建)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知天车,快快悟灵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5、《西河》(宋 曹豳)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 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6、《南乡子》(宋 吴潜)野思浩难收。 坐看鱼舟度远洲。 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 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 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欢娱有底愁。 7、《晚泊牛渚》(唐 刘禹锡)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8、《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唐 白居易)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 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 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 9、《江楼夜别》(唐 许浑)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 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深怨寄清瑟,远愁生翠蛾。 酒酣相顾起,明月棹寒波。 10、《夜泊永乐有怀》(唐 许浑)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 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 张籍秋思表达思乡的诗句表达思乡诗句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全文:《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3.赏析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 “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 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 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 ‘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 ”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 ”(《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4.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5.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 关于描写忘记过去的感情,重新开始的优美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 夜雨霖玲春即逝 触景感怀叹无声 昙花一现人苦短 唯有来生把梦还 2。 美景伤情何以休 只怪生来易多愁 现实总无梦里美 何必相伴雨绸缪 3。 为圆前世未了愿 亦神亦魔下凡间 人生有限梦无限 不如一笑化云天 描写小镇的古诗词《同里春·七绝》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 晚来谁处渔家曲,翠色轻烟一径深。 唐张祜《枫桥》----枫桥古镇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明 史鉴 :《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 ----乌镇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风荡彩舟明月中,鸳鸯湖上水如空。 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学蛾眉故恼公。 宋 作者: 陈宓 :《约杨至之潘谦之登清水岩不果和潘韵》----西塘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 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 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宋 戴表元 :《东离湖州泊南浔》----南浔白居易《江南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有关“潇湘”的诗句1.《潇湘神》诗人: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2.《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诗人: 尤袤 朝代: 宋代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3.《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诗人: 喻良能 朝代: 宋代 平生云梦泽南州,秋思春情浩莫收。 更听潇湘夜深雨,孤篷点滴替人愁。 4.《题自画潇湘夜雨图》诗人: 胡铨 朝代: 宋代 一片潇湘落笔端,骚人千古带愁看。 不堪秋著枫林港,雨阔烟深夜钓寒。 5.《潇湘神 零陵作》诗人: 屈大均 朝代: 清代 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 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 6.《潇湘寺》诗人: 赵希迈 朝代: 宋代 古刹枕潇湘,闲吟步墅廊。 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 采蜜蜂归晚,赴斋雀亦忙。 主僧同里社,十岁已离乡。 7.《题米元晖潇湘图》诗人: 钱端礼 朝代: 宋代 画手自高前辈,云山已属吾曹。 若会潇湘物色,便当醉读离骚。 8.《潇湘八景·平沙雁落》诗人: 宋宁宗 朝代: 宋代 漂泊楚天长,同群兄弟行。 朔风离塞漠,落日下潇湘。 古碛多葭菼,平田足稻粱。 飞鸣眇空际,布武作文章。 9.《潇湘晚景图》诗人: 谭嗣同 朝代: 清代 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10.《杂曲歌辞·潇湘神二曲》诗人: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关于秋思的古诗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 “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 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 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 ‘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 ”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 ”(《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 ”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 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注释: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译文: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 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 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3178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287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描写“女子出嫁”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女子出嫁的诗句
- 泠字诗词 含“泠”字的诗句
- 关于“生辰”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石林的诗句
- 有关勤奋学习的诗句
- 与湖光山色有关的诗句
- 中秋节团圆诗句古诗-中秋节团圆诗句古诗大全
- 与生活有关的诗词名句
- 白色的作诗词 有关白色的诗句
- 赞美音乐的古诗词-赞美音乐的古诗词或古文
推荐赏析
- 端午相关诗词
- 关于诗词-关于诗词的宣传标语
- 关于鸿鹄之志的诗句
- 含有皓字的诗句
- 感恩的古诗词有哪些
- 冬天的好诗句-冬天的好诗句三年级
- 过年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 含有无的诗句-含有无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祝福新婚的诗句
- 单相思古诗词
推荐汉语
- 「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蹰」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蓋」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理想信念诗词-理想信念诗词朗诵
- 女子美丽的诗句-红楼梦形容女子美丽的诗句
- 描写时间的古诗词有哪些
- 久别重逢诗词-古人关于久别重逢的诗词
- 带海的古诗词-带海的古诗词有哪些
- 图字开头的诗句-图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失去爱情的古诗词
- 描写女子美貌的古诗词-描写女子美貌的古诗词英文版
- 带有掳字的诗
- 婉约的古诗词-婉约的古诗词取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