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王安石-古诗词王安石的诗 游钟山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与僧道升二首其一
王安石
宋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和陈辅秀才金陵书事
王安石
宋
南郭先生比鷾鸸,年年过我未愆期。
休论玉谢当时事,大抵乌衣只旧时。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一
王安石
宋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东江
王安石
宋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
南涧夕阳烟自起,西山漠漠有无中。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
王安石
宋
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已累亲。
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海滨。
邂逅得君还恨晚,能明吾意久无人。
题勇老退居院
王安石
宋
道人投老寄山林,偶坐翛然洗我心。
梦境此身能且在,明年寒食更相寻。
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其一
王安石
宋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培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杳杳难随驿使来。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六扬扇
王安石
宋
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如摈非尔憎,如留岂吾吝。
无心以择物,谁喜亦谁愠。
翁乎勤簸扬,可使糖纰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angxi/398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兴字结尾的诗句
- 最让人心碎的诗句
- 有关生日祝福的诗词歌赋
- 有关土字的诗词
- 赞颂祖国的古诗词-赞颂祖国的古诗词书法
- 有关幸福的诗词-有关幸福的诗词及赏析
- 古人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 虞美人 李煜 诗词-虞美人李煜诗词拼音
- 借物喻人的诗句
- 祝福新人结婚的诗词-祝福新人结婚的诗词歌
推荐汉语
- 「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播」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灅」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描写杨柳的古诗词-描写杨柳的诗句古诗词
- 李煜写爱情的诗词
- 小学生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小学生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75首
- 四字诗句大全-四字诗句大全人生感悟
- 带有嗲字的诗
- 八月的古诗词-描写八月的古诗词
- 写弯月的诗词
- 写现代诗词的格式
- 带南字的古诗词-带南字的古诗词节目
- 描写春景物的诗词名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
-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