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扠」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扠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chā,

部首:扌

笔画:6

结构:左右

异体字:叉,搋,

五笔:RCYY

仓颉:QEI

四角:57043

笔顺:横竖横折捺捺

「扠」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ā(ㄔㄚ)

1、同“叉”。

UNICODE

扠字UNICODE编码U+6260,10进制: 25184,UTF-32: 00006260,UTF-8: E6 89 A0。
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pick up with fork or pincers

「扠」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扠」

扠【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叉。挾取也。《韓愈詩》饞扠飽活臠。

器名。《周禮·天官·人》簎魚。《註》以扠刺泥中搏取之。

《集韻》《韻會》初佳切,音釵。打也。

《廣韻》丑佳切《集韻》攄佳切,與搋同。以拳加物也。《韻會》通作叉。或借用杈。

说文解字中的「扠」

说文解字

叉【卷三】【又部】

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说文解字注

(叉)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筓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樸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爲釵也。今爾雅注譌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爲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巳然矣。从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閒有物也。象叉之形。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扠」

扠同音字:扱, 防, 机, 癿, 仴, 兆,

扠同部首字:扱, 防, 机, 癿, 仴, 兆,

扠同笔画字:扱, 防, 机, 癿, 仴, 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863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