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鄈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kuí,
部首:阝
笔画:11
结构:左右
异体字:
五笔:WGDB
仓颉:NKNL
四角:17827
笔顺:折捺撇撇捺横横撇捺折竖
「鄈」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鄈kuí(ㄎㄨㄟˊ)
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境。
UNICODE
鄈字UNICODE编码U+9108,10进制: 37128,UTF-32: 00009108,UTF-8: E9 84 88。
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slippers, sandals; dance shoes
「鄈」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鄈」
鄈【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渠惟切,音葵。《說文》河東臨汾地,卽漢祭后土處。《正韻》鄈地有三,一在汾隂,一鄈丘,在河南,又在留。《春秋》作葵丘,在汾隂者亦作葵。
说文解字中的「鄈」
说文解字
鄈【卷六】【邑部】
河東臨汾地,即漢之所祭后土處。从邑癸聲。揆唯切
说文解字注
(鄈)河東臨汾地。河東郡臨汾、二志同。今山西平陽府太平縣縣南二十五里臨汾故城是也。漢武帝紀。元鼎四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崛。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餘丈。汾陰縣治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師古曰。以其形高起如人尻脽。故以名云。一說地臨汾水之上。地本名鄈。音與葵同。彼鄉人呼鄈音如誰。因轉而爲脽字耳。故漢舊儀云葵上。玉裁按。水經。汾水又西過皮氏縣。注曰。汾水徑鄈北。故漢氏之方澤也。賈逵云、漢法。三年祭地汾陰方澤。澤中有方。故謂之方澤。㐀卽鄈㐀也。經又曰。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注曰。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阜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丈。汾水歷其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脽。據酈氏此注。鄈、脽異處極明。然封禪書、郊祀志皆云。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上。與武紀合。水經注河水篇亦云。河水東際汾陰脽。縣故城在脽側。城西北隅有脽㐀。上有后土祠。是則鄈脽本無二。漢志云汾陰。許云臨汾者。葢二縣地邊竟相接故。似不當分別鄈、脽爲兩地也。从邑。聲。水經注引此。揆唯切。十五部。卽漢之所祭后土處。
古汉语字典中的「鄈」
鄈同音字:彫, 毭, 奜, 㸾, 偤, 翐,
鄈同部首字:彫, 毭, 奜, 㸾, 偤, 翐,
鄈同笔画字:彫, 毭, 奜, 㸾, 偤, 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52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婀娜妩媚女子的诗词 描写美女的诗句现代
- 关于馨字的诗句
- 赞美西湖春天的诗句 古诗词
- 求伤字开头的诗句词语谢谢
- 与杏花有关的诗句-与杏花有关的诗句全诗
- 关于瀑布的诗句
- 表达“明明相爱,却要无奈分离”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结冰的诗句
- 包含有轩的诗句 带轩字的古诗词 带轩的诗句
- 春城旧梦古风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赏析
- 含有哲理诗句古诗
- 含有晨字的诗词
- 含有月的诗句大全集
- 关于哲理的诗句有什么-关于哲理的诗句有什么哲理
- 含有走的诗句-含有走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飞字的诗词300首
-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两句
- 关于鸣的诗句
- 关于蝉鸣的著名诗句-关于蝉鸣的著名诗句夏天
- 关于恋人分手的诗词-关于恋人分手的诗词歌赋
热门知识
- 十开头的诗句-十开头的诗句形容情
- 无可奈何的诗词-形容离别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诗词
- 小学五年级诗词大全-小学五年级诗词大全100首
- 苏东坡端午诗词
- 写中秋节的诗词-写中秋节的诗词和佳作怎么写
- 带有诉字的诗-带有诉字的诗句
- 夸女子好看的诗句
- 王维的古诗词-王维的古诗词谓城曲
- 描写思乡的诗句古诗词
- 提起黄河的雄伟气势让我一不由想起唐代王维的诗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