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節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jié,

部首:竹

笔画:13

结构:上下

异体字:卪,节,莭,

五笔:TVCB

仓颉:HAIL

四角:88727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折横横折捺折竖

「節」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é(ㄐ一ㄝˊ)

1、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2、查询·新华字典

2、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3、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4、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節氣。節令。

5、查询·新华字典

5、紀念日或慶祝宴樂的日子:節日。

6、禮度:禮節。

7、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節奏。節拍。節律。

8、查询·新华字典

8、操守:節操。晚節。變節。高風亮節(高尚的品德和節操)。

9、省減,限制:節省。節制。開源節流。

10、略去,簡略:節選。節錄。

11、查询·新华字典

11、古代出使外國所待的憑證:符節。使節。

12、姓。

其他字义

jiē(ㄐ一ㄝ)

1、〔節骨眼兒〕喻關鍵的,能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或時機(“骨”讀輕聲)。

UNICODE

節字UNICODE编码U+7BC0,10进制: 31680,UTF-32: 00007BC0,UTF-8: E7 AF 80。
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節」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節」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查询·新华字典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別。大禮辯尊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说文解字中的「節」

说文解字

節【卷五】【竹部】

竹約也。从竹即聲。子結切

说文解字注

(節)竹約也。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爲節省、節制、節義字。又假借爲符卪字。从竹。卽聲。子結切。十二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節」

節同音字:㨧, 赪, 㡝, 䟰, 鉧, 墷,

節同部首字:㨧, 赪, 㡝, 䟰, 鉧, 墷,

節同笔画字:㨧, 赪, 㡝, 䟰, 鉧, 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432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