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了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e, liǎo,

部首:乛

笔画:2

结构:单一

异体字:瞭,了

五笔:BNH

仓颉:NN

四角:17207

笔顺:折竖

「了」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ǎo(ㄌ一ㄠˇ)

1、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2、查询·新华字典

2、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3、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4、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其他字义

le(˙ㄌㄜ)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2、查询·新华字典

2、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UNICODE

了字UNICODE编码U+4E86,10进制: 20102,UTF-32: 00004E86,UTF-8: E4 BA 86。
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end、finish、know clearly、oversee、settle、understand

造字法

象形

「了」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le

〈助〉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used after the verb or adj. to indicate completion]。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词性变化

查询·新华字典

le

〈语气〉

(1) 表示肯定语气 [indicates future certainty]。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indicates the speeding up or stopping]。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indicates interj.]。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liǎo

〈动〉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of hand) bend]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understand]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end]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查询·新华字典

词性变化

查询·新华字典

liǎo

〈形〉

(1) 聪敏,颖慧 [wise]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clear]。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light]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liǎo

〈副〉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没有]”、“完全[不]” [entirely]。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used after a verb as a complement with“得”or“不”to indicate possibility or finality]。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了组词(常用词组)

了不得、了不起、了得,了的、了断、了结、了解、了局、了了、了却、了如指掌、了悟、了账

康熙字典中的「了」

了【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

《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

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说文解字中的「了」

说文解字

了【卷十四】【了部】

尦也。从子無臂。象形。凡了之屬皆从了。盧鳥切

说文解字注

(了)尦也。尦、行脛相交也。牛行腳相交爲尦。凡物二股或一股結糾紾縳不直伸者、曰了戾。方言。軫、戾也。郭注。相了戻也。淮南原道訓注、楊倞荀卿注、王砅素問注、段成式酉陽雜組及諸書皆有了戾字。而或妄改之。方言曰。佻、縣也。郭注。了佻、縣物皃。丁小反。按他書引皆作了?。亦卽許之了尦也。叚借爲憭悟字。从子無臂。象形。象其足了戾之形。盧鳥切。二部。凡了之屬皆从了。

古汉语字典中的「了」

liǎo
①结束;完毕;了结。《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②明白;懂得。《南史·蔡撙传》:“卿殊不了事。”
③全;完全。《晋书·谢安传》:“了无喜色。”
④毕竟;终于。《新唐书·姚南仲传》:“虽欲自近,了复何益?”
⑤眼珠明亮。《孟子·离娄上》:“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⑥清晰;清楚。《论衡·自纪》:“言了于耳,则事味于心。”
⑦高;远。《楚辞·九辨》:“了冥冥而薄天。”
liào
了望。黄尊宪《东沟行》:“我军了敌遽飞砲。”
le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或句末,表示终结。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了同音字:勹, 九, 巜, 乜, 丄, 乄,

了同部首字:勹, 九, 巜, 乜, 丄, 乄,

了同笔画字:勹, 九, 巜, 乜, 丄, 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38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