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盉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hé,

部首:皿

笔画:10

结构:上下

异体字:和,

五笔:TLF

仓颉:HDBT

四角:20102

笔顺:撇横竖撇捺竖折竖竖横

「盉」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é(ㄏㄜˊ)

1、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UNICODE

盉字UNICODE编码U+76C9,10进制: 30409,UTF-32: 000076C9,UTF-8: E7 9B 89。
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皿、禾声

「盉」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名〉

古器名 [ancient utensil]。青铜制,圆口,深腹,三足。为酒水调和之器,用以节制酒之浓淡。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词性变化

查询·新华字典

〈动〉

调味。后作“和” [flavour]。如:调盉(调味)

康熙字典中的「盉」

盉【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戸戈切《集韻》胡戈切,音禾。《說文》調味也。《廣韻》調五味器。《博古圖》商有阜父丁盉,執戈父癸盉。周有單從盉,嘉仲盉,龍首盉,雲雷盉,三螭盉,蛟螭盉,麟盉,螭虬盉,粟紋盉,細紋熊足盉。漢有鳳盉,螭首虬紋盉,凡一十四器。其款識或謂之彝,或謂之尊或謂之卣,取調和五味之義則一也。

《廣韻》《集韻》胡臥切,禾去聲。義同。《玉篇》今作和。

说文解字中的「盉」

说文解字

盉【卷五】【皿部】

調味也。从皿禾聲。戶戈切

说文解字注

(盉)調味也。調聲曰龢。調味曰盉。今則和行而龢盉皆廢矣。部曰鬻、五味盉羹也。从皿。調味必於器中。故从皿。古器有名盉者。因其可以盉羹而名之盉也。廣川書跋引說文。調味器也。沾器字非。禾聲。戸戈切。十七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盉」

盉同音字:悍, 壶, 桊, 㪿, 垿, 䯆,

盉同部首字:悍, 壶, 桊, 㪿, 垿, 䯆,

盉同笔画字:悍, 壶, 桊, 㪿, 垿, 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101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