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参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cān, cēn, sān, shēn,

部首:厶

笔画:8

结构:上下

异体字:參,叄,叅,葠,蓡,蔘,薓,㕘,

五笔:CDER

仓颉:IKHHH

四角:23202

笔顺:折捺横撇捺撇撇撇

「参」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参(參)cān(ㄘㄢ)

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2、查询·新华字典

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5、查询·新华字典

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

其他字义

参(參)shēn(ㄕㄣ)

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查询·新华字典

2、中药名:人参。党参。

其他字义

参(參)cēn(ㄘㄣ)

1、〔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其他字义

参(參)sān(ㄙㄢ)

1、古同“叁”,三的大写。

UNICODE

参字UNICODE编码U+53C2,10进制: 21442,UTF-32: 000053C2,UTF-8: E5 8F 82。
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join、refer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ake part in, intervene; ginseng

「参」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參 cān

〈动〉

(1) (本义见 shēn音)

(2) 加入 [join;take part in]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participate in]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consider;discuss]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examine;inspect]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call to pay one's respect]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refer to]。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impeach]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shēn;cēn;sān

查询·新华字典

参组词(常用词组)

参拜、参半、参禅、参观、参劾、参加、参见、参校、参军、参军、参看、参考、参考读物、参考书、参量、参谋、参谋、参谋长、参赛、参天、参透、参悟、参阅、参杂、参赞、参战、参照、参政、参酌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1) 參 cēn

(2) 另见 cān;shēn

参组词(常用词组)

参差、参差、参错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參 sān

[数]

(1) 通“叁”。即三 [three]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cān;shēn;cēn

查询·新华字典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參、葠、蓡 shēn

〈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Shen star]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ginseng]。如:参茸

(4) 另见 cān;cēn

参组词(常用词组)

参商

康熙字典中的「参」

參【子集下】【厶部】

查询·新华字典

〔古文〕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驂。《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玉篇》相謁也。《廣韻》參,承也,覲也。

《增韻》干與也,參錯也。

《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易·繫辭》參伍以變。《韻會》左傳,自參以上。周禮,設其參。皆謂三相參列也。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星名。《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說文》商星也。本作曑,从晶㐱聲。《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今文作參。

《韻會》叢立貌。《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姓。《廣韻》祝融之後。

人參。藥名。本作薓。

《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廣韻》同嵾。嵾嵳,不齊貌。《詩·周南》參差荇菜。

《張衡·思賦》長余佩之參參。《註》長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雜也。《韻會》與糝同。《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干五十。

《正韻》七紺切,音摻。曲名。

參鼓,亦作摻鼓。

與三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说文解字中的「参」

说文解字

葠【卷一】【艸部】

喪藉也。从艸㑴聲。失廉切

说文解字注

(葠)喪藉也。从艸。侵聲。按此字可疑。上文曰。?、覆也。從艸、侵省聲。不得以一省一不省畫爲二字二義、明矣。且鉉曰失廉切。則與苫音義同。苫固凶服覆席也。且以次第求之。不當廁此。

古汉语字典中的「参」

cān
①参与;参加。《柳敬停传》:“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②检验;检查。《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参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④古代下级见上级叫参,见“参拜”。
⑤弹劾。《谭嗣同》:“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
cēn
见“参差。”
sān
三;三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国:国都。)
【辨】三,参。“三”的意义比“参”广,“参”只用于“配合成三”或“三分”。该用“参”的地方有时可以用“三”,但该用“三”的地方不能用“参”。“三”在古代汉语中有时表示多数,“参”则无此用法。
shēn
①星宿名。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②药用植物名。《林黛玉进贾府》:“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参拜】下属谒见长官。
【参乘】即“骖乘”,坐在车子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司马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樊哙。’”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参赞】参谋;协助。《南史·王俭传》:“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大业。”
【参佐】僚属,部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基上疏固让,归功参。”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披拂。”《柳毅传》:“明珰满身,绡縠参。”

参同音字:軋, 乖, 奇, 苗, 泀, 肴,

参同部首字:軋, 乖, 奇, 苗, 泀, 肴,

参同笔画字:軋, 乖, 奇, 苗, 泀, 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03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