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柬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jiǎn,
部首:木
笔画:9
结构:单一
异体字:揀,㪝,簡,
五笔:GLII
仓颉:DWF
四角:50906
笔顺:横竖折捺撇横竖撇捺
「柬」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柬jiǎn(ㄐ一ㄢˇ)
1、信件、名片、帖子等的泛称:请柬。书柬。
2、
2、简选,拣:柬寄(选拔并委托职务)。
UNICODE
柬字UNICODE编码U+67EC,10进制: 26604,UTF-32: 000067EC,UTF-8: E6 9F AC。
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汉英互译
card、letter、no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etter, invitation; choose
「柬」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柬 jiǎn
〈动〉
(1) (会意。从束,从八。“束”,札束。“八”,分别的意思。本义:挑选,从事物中分别出好坏) 同本义。从作“拣” [select]
柬,分别择之也。——《说文》
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荀子·修身》
(2) 又如:柬汰(挑出剔去);柬拔(选拔);柬寄(选择并委以重任);柬择(选择);柬擢(选拔)
词性变化
◎ 柬 jiǎn
〈名〉
(1) 信札、名帖等的统称(用硬纸或薄纸板制成) [calling card;written note]。如:柬房(旧时官署中負責处理书札往来的部门);寄柬;请柬;柬匣(裝信札、名帖的匣子)
(2) 柬埔寨的简称 [Kampuchea]
柬组词(常用词组)
柬帖
康熙字典中的「柬」
柬【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限切《集韻》《韻會》賈限切,音。《說文》分別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別也。
又與同。擇也。《荀子·脩身篇》安燕而血理不惰柬理也。
又《晉灼·史記·遴柬註》柬,古字。少也。
又《類篇》亦與揀通。
又《韻會》一曰縣名。在新寧。○按《說文》收束部,今誤入。
说文解字中的「柬」
说文解字
柬【卷六】【束部】
分別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別也。古限切
说文解字注
(柬)分別之也。釋詁曰。流差柬擇也。韵會無字爲長。凡言練、擇、少者、皆借爲柬也。柬訓分別、故其字從八。一說當作分別䉍之。䉍、在也。在、存也。从束八。爲若干束而分別之也。古限切。十四部。八、分別也。說從八之意。
古汉语字典中的「柬」
柬同音字:陛, 査, 昸, 玾, 凂, 㑗,
柬同部首字:陛, 査, 昸, 玾, 凂, 㑗,
柬同笔画字:陛, 査, 昸, 玾, 凂, 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958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饯」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擰」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瀯」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唣」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齋」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以韵字开头的诗句
- 有关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 求以“祝,张,家,爱,生,日,快,乐”七个字开头的诗句。
- 《嘉禾百咏》的诗句
- 中华古诗词100首
- 表示儿童嬉笑的诗句
- 曹操诗词 曹丕的诗词著名诗句
- 以纪字开头的诗句
- 有关太阳的成语和诗词 关于太阳的成语和诗句
- 于字开头的诗句-于字开头的诗句爱情
热门赏析
- 带有詹字的诗-带有詹字的诗句
- 关于白字的诗句古诗
- 红色主题诗词作品
- 关于写月亮的诗句-关于写月亮的诗句滚滚滚
- 含水字的古诗词-含水字的古诗词大全
- 关于秋天果实的诗句-关于秋天果实的诗句或散文
- 含有时的古诗词
- 关于壮志的诗句大全
- 含林的诗词-含林的诗词歌赋
- 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古诗
热门知识
- 表达友情的古诗词-表达友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 带诗字的诗词名句
- 描写送别的诗词-描写送别的诗词两句
- 描写爱而不得的古诗词
- 江南诗词名句大全
- 爱祖国诗词-爱祖国诗词50字
- 春节古诗词一百首
- 送别朋友的诗词-送别朋友的诗词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诗鉴赏
- 思念的古诗词-表示思念的古诗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