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燖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xún,

部首:火

笔画:16

结构:左右

异体字:燂,燅,爓,

五笔:OVAF

仓颉:FSMI

四角:97846

笔顺:捺撇撇捺折横横横竖横竖折横横竖捺

「燖」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ún(ㄒㄨㄣˊ)

1、用火烧熟。

2、查询·新华字典

2、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燖毛。鸭毛不燖不净。

UNICODE

燖字UNICODE编码U+71D6,10进制: 29142,UTF-32: 000071D6,UTF-8: E7 87 96。
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reheat food

「燖」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ún

〈动〉

(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hot-water depilate]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2) 又如:燖毛;燖鸡

(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boil meat]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 沈括《梦溪笔谈》

查询·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中的「燖」

燖【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查询·新华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说文解字中的「燖」

说文解字

燂【卷十】【火部】

火熱也。从火覃聲。火甘切。又,徐鹽切

说文解字注

(燂)火熱也。廣雅。燂、煗也。攷工記弓人。撟角、欲?於火而無燂。注云。燂、炙爛也。故書燂或作朕。从火。覃聲。大甘切。又徐鹽切。七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燖」

燖同音字:䙤, 璤, 諧, 薪, 䏁, 璏,

燖同部首字:䙤, 璤, 諧, 薪, 䏁, 璏,

燖同笔画字:䙤, 璤, 諧, 薪, 䏁, 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947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