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鞕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biān, yìng,

部首:革

笔画:16

结构:左右

异体字:硬,鞭,

五笔:AFGQ

仓颉:TJMLK

四角:41546

笔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横竖折横横撇捺

「鞕」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iān(ㄅ一ㄢ)

1、古同“鞭”。

其他字义

yìng(一ㄥˋ)

1、古同“硬”,坚。

2、查询·新华字典

2、古同“鲠”,哽塞。

UNICODE

鞕字UNICODE编码U+9795,10进制: 38805,UTF-32: 00009795,UTF-8: E9 9E 95。
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鞕」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鞕」

鞕【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五更切《集韻》《正韻》魚孟切,音硬。《玉篇》堅也。《廣韻》堅牢。《博雅》也。

说文解字中的「鞕」

说文解字

鞭【卷三】【革部】

驅也。从革聲。,古文。卑連切

说文解字注

(鞭)毆也。毆各本作驅。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尙書。鞭作官㓝。周禮條狼氏。掌執鞭而趨辟。凡誓、執鞭以趨於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左傳。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典之鞭皆施於人。不謂施於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爲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箠曰策。所以擊馬曰箠。以箠擊馬曰敇。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箠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爲?。與驅同音。謂鞭爲捶馬之物。因改此毆爲驅。不知絕非字義。毆、捶擊物也。驅、馬馳也。从革。聲。卑連切。十四部。

()古文鞭。從亼攴。

古汉语字典中的「鞕」

鞕同音字:澢, 疁, 篞, 曇, 鍁, 燚,

鞕同部首字:澢, 疁, 篞, 曇, 鍁, 燚,

鞕同笔画字:澢, 疁, 篞, 曇, 鍁, 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89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