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蓑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suō,

部首:艹

笔画:13

结构:上下

异体字:簑,莎,衰,簔,

五笔:AYKE

仓颉:TYWV

四角:44732

笔顺:横竖竖捺横竖折横横撇折撇捺

「蓑」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uō(ㄙㄨㄛ)

1、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2、

2、用草覆盖。

UNICODE

蓑字UNICODE编码U+84D1,10进制: 34001,UTF-32: 000084D1,UTF-8: E8 93 91。
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艹、衰声

English

rain coat made of straw, coir, etc.

「蓑」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簑 suō

〈名〉

(1) (象形。从艸,衰声。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蓑”是后起字。本义:雨具名。即蓑衣) 同本义 [straw or palm-back rain cape]

衰,草雨衣也。秦谓之萆。——《说文》。字亦作蓑。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橐车载蓑笠。——《仪礼·既夕礼》

被蓑以当铠鑐。——《管子·禁藏》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春》

(2) 又如:蓑笠(蓑衣和斗笠);蓑褐(蓑衣短褐。比喻衣着粗劣);蓑翁(穿蓑衣的老人。指渔翁)

词性变化

suō

〈动〉

用草覆盖;掩 [cover with straw]

仲几之罪何?不蓑城也。——《公羊传》

蓑组词(常用词组)

蓑衣

康熙字典中的「蓑」

蓑【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说文解字中的「蓑」

说文解字

莎【卷一】【艸部】

鎬侯也。从艸沙聲。蘇禾切

说文解字注

(莎)鎬矦也。夏小正。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釋艸。薃矦、莎。其實媞。按縞薃鎬同字。許讀爾雅鎬矦爲句。鎬矦雙聲。莎隨㬪韵。皆絫呼也。單呼則曰縞、曰莎。其根卽今香附子。从艸。沙聲。穌禾切。十七部。籒文作?。漢書地理志?題。省水從?。?與少同也。俗誤作芯。

古汉语字典中的「蓑」

suō
①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②用草覆盖。《公羊传·定公元年》:“仲几之罪何?不蓑城也。”
sāi
见“蓑蓑”。
【蓑蓑】sāisāi下垂貌。张衡《南都赋》:“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

蓑同音字:㨰, 䃂, 楻, 飷, 睞, 暘,

蓑同部首字:㨰, 䃂, 楻, 飷, 睞, 暘,

蓑同笔画字:㨰, 䃂, 楻, 飷, 睞, 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69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