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嗤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chī,

部首:口

笔画:13

结构:左右

异体字:㰞

五笔:KBHJ

仓颉:RUMI

四角:62036

笔顺:竖折横折竖竖横竖折横竖横捺

「嗤」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ī(ㄔ)

1、讥笑:嗤笑。嗤鄙。嗤诋。嗤之以鼻。

UNICODE

嗤字UNICODE编码U+55E4,10进制: 21988,UTF-32: 000055E4,UTF-8: E5 97 A4。
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laugh at, ridicule, sneer; snort

「嗤」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chī

〈动〉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sneer at]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词性变化

chī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 [sound of tearing]。如:嗤啦

chī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嗤组词(常用词组)

嗤诋、嗤笑、嗤之以鼻

康熙字典中的「嗤」

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廣韻》俗作。《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说文解字中的「嗤」

说文解字注

()、戲皃。此今之嗤字也。廣韵畫嗤爲二字。殊誤。其云嗤又作、不知皆之俗耳。文賦曰。雖濬發於巧心。或受於拙目。李善曰。、也。與嗤同。今本轉寫乖謬。从欠。㞢聲。許其切。按當赤之切。一部。蚩亦从虫㞢聲。

古汉语字典中的「嗤」

chī
讥笑。司马光《训俭示康》:“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甘藷疏序》:“或嗤笑之。”
【嗤嗤】1.讥笑。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抚掌黄河曲,嗤阮嗣宗。”2.敦厚。3.喧扰。4.惑乱。
【嗤鄙】讥笑轻视。《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
【嗤诋】讥笑嘲骂。《颜氏家训·勉学》:“军国经论,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嗤。”

嗤同音字:匯, 硻, 䊉, 損, 艉, 榆,

嗤同部首字:匯, 硻, 䊉, 損, 艉, 榆,

嗤同笔画字:匯, 硻, 䊉, 損, 艉, 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63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