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䪌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zhàn,

部首:革

笔画:26

结构:左右

异体字:縿,

五笔:

仓颉:

四角:

笔顺:

「䪌」基本解释

UNICODE

䪌字UNICODE编码U+4A8C,10进制: 19084,UTF-32: 00004A8C,UTF-8: E4 AA 8C。
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cushion for saddle, (same as 縿) the weeping decorations of banners and flags; the ends of banners and

「䪌」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䪌」

䪌【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26画部外筆画:17画

《集韻》鋤咸切,音讒。《玉篇》鞍䪌。《集韻》馬韀也。

《集韻》思廉切,音銛。旌旗末也。或作縿。

《集韻》師炎切,音襳。本作幓。詳巾部幓字註。

《廣韻》《集韻》仕懺切,音鑱。鞍韉。

说文解字中的「䪌」

说文解字

縿【卷十三】【糸部】

旌旗之斿也。从糸參聲。所銜切

说文解字注

(縿)旌旗之游所屬也。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从糸。參聲。所銜切。古音在七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䪌」

䪌同音字:虌, 䰕, 欜, 驣, 灦, 躦,

䪌同部首字:虌, 䰕, 欜, 驣, 灦, 躦,

䪌同笔画字:虌, 䰕, 欜, 驣, 灦, 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601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