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臡」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臡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uán, ní,

部首:肉

笔画:25

结构:上下

异体字:腝,臠,

五笔:AKFW

仓颉:TGOBO

四角:40227

笔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横撇捺撇竖捺横横横竖横竖折撇捺撇捺

「臡」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í(ㄋ一ˊ)

1、带骨的肉酱。

其他字义

luán(ㄌㄨㄢˊ)

1、古同“脔”。

UNICODE

臡字UNICODE编码U+81E1,10进制: 33249,UTF-32: 000081E1,UTF-8: E8 87 A1。
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臡」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臡」

臡【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泥。《玉篇》麋臡,肝髓醢也。

有骨醢也。《廣韻》雜骨醬也。《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註》臡,亦醢也。或曰醬也。有骨爲臡,無骨爲醢。《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音腝。

《廣韻》諾何切,音那。

《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義同。

说文解字中的「臡」

说文解字

腝【卷四】【肉部】

有骨醢也。从肉耎聲。,腝或从難。人移切

说文解字注

(腝)有骨醢也。酉部曰。醢、肉醬也。釋器曰。肉謂之醢。有骨者謂之臡。醢人注曰。臡亦醢也。或曰。有骨爲臡。無骨爲醢。公食大夫禮注曰。醢有骨謂之臡。从肉。耎聲。人移切。古音在十四部。

()腝或从難。耎難二聲同在十四部。按公食大夫禮注曰。今文臡皆作麋。麋系腝之誤。儀禮、爾雅音義曰。臡、字林作腝。五經文字曰。臡見禮經。周禮、說文、字林皆作腝。據此則說文本無臡字甚明。後人益之也。許於禮經或從今文。或從古文。此從今文腝。鄭則從古文臡也。

古汉语字典中的「臡」

臡同音字:鑶, 鑳, 鑭, 廳, 讛, 鼝,

臡同部首字:鑶, 鑳, 鑭, 廳, 讛, 鼝,

臡同笔画字:鑶, 鑳, 鑭, 廳, 讛, 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544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