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蹳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bō,

部首:足

笔画:19

结构:左右

异体字:癹,

五笔:KHWC

仓颉:RMNOE

四角:62147

笔顺:竖折横竖横竖横折捺撇撇捺折横折撇折折捺

「蹳」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ō(ㄅㄛ)

1、用脚拨开:“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蹳两儿弃之。”

UNICODE

蹳字UNICODE编码U+8E73,10进制: 36467,UTF-32: 00008E73,UTF-8: E8 B9 B3。
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蹳」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蹳」

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北末切,音撥。《玉篇》行也。《類篇》足跋物。《前漢·夏侯嬰傳》常蹳兩兒棄之。《註》服虔曰:音撥。

《集韻》蒲撥切,音跋。義同。

说文解字中的「蹳」

说文解字

癹【卷二】【癶部】

以足蹋夷艸。从癶从殳。《春秋傳》曰:“癹夷蘊崇之。”普活切〖注〗《正字通》:,俗癹字。,癹字之譌。文三重一

说文解字注

(癹)㠯足蹋夷艸。周禮夷氏掌殺艸。一作雉氏。从癶。从殳。从癶、謂以足蹋夷也。从殳、殺之省也。艸部芟亦从殳。癶亦聲。普活切。十五部。春秋傳曰。癹夷薀祟之。隱六年左傳。今癹作芟。音衫。又班固荅賓戲。夷險發荒。晉灼曰。發、開也。今諸本多作芟。按發亦癹之誤。

古汉语字典中的「蹳」


①踢,用脚推。《汉书·夏侯婴传》:“常蹳两儿弃之,婴常收载行。”
②,如“蹳剌”。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双鳃呀呷鳍鬣张,蹳银盘欲飞去。”

蹳同音字:谶, 矉, 蹼, 鵲, 識, 旜,

蹳同部首字:谶, 矉, 蹼, 鵲, 識, 旜,

蹳同笔画字:谶, 矉, 蹼, 鵲, 識, 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54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