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封弥的拼音:fēng mí

封弥的词语解释

(封弥,封弥)
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煳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武后时,至·景德·祥符间已成定制,沿用到末科举废除之时。
  宋史•选举志一》:“景德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唐室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贴墨而攷大义。此数者,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封弥的网络解释

封彌fēng míㄈㄥ ㄇㄧˊ

  • 試卷糊名固封,稱為「封彌」。如:「監考委員在試卷上加了封彌後,便走出了試場。」亦稱為「彌封」。

封弥的近义词:

封弥的反义词:

封弥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本文是选自古诗文网,可以仔细阅读本文。

  • 后又称为“封弥”或“弥封”。
  • 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封弥
  • 第二、实行封弥、誊录制度。
  • 誊录与封弥合称弥封誊录制。
  • 明道二年(1033)诸州解试,亦令封弥
  • 大凡封弥官不评卷,评卷官不知姓名。
  • 后来封弥勒为柔妃。
  • 勿礼封弥臣国王。
  • 太武帝即拜弥忽为宕昌王,封弥黄为甘松侯。
  • 封弥、誊录制度在防止阅卷作弊中起了关键作用。
  • 景佑四年(1037),又令开封府、国子监及头试实行封弥法。
  • ’”于是封弥为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弥坚决辞让。
  • 治平四年(1067)起,废“封印卷首官”名,只称“封弥卷首官”。
  • 不过,封弥之后,考试官还可以通过辨认笔迹得知试卷出自何人之手。
  • 《左?哀二十五年传》:‘初,卫人翦夏丁氏,以其帑封赐彭封弥子。
  •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七月,仁宗“诏诸州,自今考试举人,并封弥卷首”。
  • 这几封弥足珍贵的信件,真实地记录了陈云和于若木当时在延安的婚恋情况。
  • 即先把举人的试卷封弥、编号,再交书吏誊录,对读无误,再交考试官评阅。
  •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
  • 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封的组词(开头是封的词语)

  • 封家
  • 封己守残
  • 封秘
  • 封租
  • 封执
  • 封镇
  • 封刃
  • 封石
  • 封疏
  • 封鏁
  • 封财门
  • 封港
  • 封缸
  • 封畿
  • 封勒
  • 封灵
  • 封茅
  • 封鐍
  • 封阶
  • 封内

弥的组词(结尾是弥的词语)

  • 郁弥
  • 鹥弥
  • 须弥
  • 笑弥弥
  • 小沙弥
  • 消弥
  • 扜弥
  • 斯弥
  • 赊弥
  • 沙弥
  • 女沙弥
  • 渺弥
  • 弥弥
  • 漭弥
  • 漫弥
  • 昆弥
  • 渠弥
  • 且弥
  • 系弥
  • 浩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ciyu/2977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