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咏雁》韦承庆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南中咏雁》是唐初诗人韦承庆创作的一首五绝。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咏雁抒发贬谪之悲。此诗一作于季子诗,题作《南行别弟》。 【原文】 南中咏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白话译文】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赏析】 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诗当作于被贬途中。 本来,武后时期,承庆颇受宠幸,在任雍王府参军期间,府中文翰,皆出自其手,可谓文采风流,声名远扬;掌天官选事时,也能做到“铨授平允”,颇受好评。如今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因此在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意思是:春暖花开,群雁北归,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春雁都能回到自己的乐园,我却身不由己,沦落偏僻的异地。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诗人此时身处南地,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诗人那绝望、负罪的悔恨,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这首诗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诗人通过描写在贬谪途中看到的春雁北归,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和失足之恨。使一个在漫漫谪迁之旅中驻足长叹、仰天北望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沈德潜评云:“断句以自然为宗,此种最是难到。”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作者介绍】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计绌方匮 [jì chù fāng kuì]
- 求贤下士 [qiú xián xià shì]
- 诬良为盗 [wū liáng wéi dào]
- 吹竹弹丝 [chuí zhú dàn sī]
- 一时半霎 [yī shí bàn shà]
- 临深履尾 [lín shēn lǚ wěi]
- 一日三月 [yī rì sān yuè]
- 焚符破玺 [fén fú pò xǐ]
- 扫眉才子 [sǎo méi cái zǐ]
- 一时之标 [yī shí zhī biāo]
推荐词语
- 动静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报捐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汇注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短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旱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泛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戴南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背书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分给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吉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