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王梵志唐诗鉴赏
- 
【原文】 诗二首 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 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 鬼见拍手笑。 【赏析】 王梵志诗多无题,这两首诗的内容都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馒头”, 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馅草在城里”, 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显然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一人吃一个” 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你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 在这首诗中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第二首的幽默感似乎少了些,而冷嘲热讽却激烈了许多,“世无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长生不老,这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一点,而是在活的时候,广置田产或遍求仙求,作着妄图长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强作千年调”。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 门限”),于是不得不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诗中就用“打铁作门限”这一故事,形象表现凡人是怎样追求器用的坚牢,作好长远打算的。在诗人看来这无非是作无用功,故可使“鬼见拍手笑”。说见笑于鬼,是因为鬼是过来“人”,应该看得最为透彻,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于“拍手”,是梵志语言生动恢谐的表现。 宋代范成大曾把这两首诗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十分精警,《红楼梦》中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而“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也在于此。 【作者介绍】 王梵志,初唐白话诗僧,身世难考。据晚唐《桂苑丛谈·史遗》载,其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隋末王德祖于树中拾一婴儿,初名王梵天,后改为梵志。王梵志的白话讽喻诗寓含着佛教禅理、生活哲理及社会伦理,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20世纪初,长期失传的《王梵志诗集》在敦煌石室重新发现,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5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推本溯源 [tuī běn sù yuán]
- 大胆海口 [dà dǎn hǎi kǒu]
- 熙来攘往 [xī lái rǎng wǎng]
- 水落归漕 [shuǐ luò guī cáo]
- 拔犀擢象 [bá xī zhuó xiàng]
- 衣紫腰银 [yī zǐ yāo yín]
- 丰亨豫大 [fēng hēng yù dà]
- 千里之驹 [qiān lǐ zhī jū]
- 撒泼打滚 [sā pō dǎ gǔn]
- 翻黄倒皁 [fān huáng dǎo yí]
推荐词语
- 酒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便僻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酒杯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环抱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弁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媾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发剔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乏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逿倒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贰情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