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邲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bì,

部首:阝

笔画:7

结构:左右

异体字:

五笔:NTBH

仓颉:PHNL

四角:37027

笔顺:捺折捺撇捺折竖

「邲」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1、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

2、

2、姓。

UNICODE

邲字UNICODE编码U+90B2,10进制: 37042,UTF-32: 000090B2,UTF-8: E9 82 B2。
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阝、必声

English

good-looking; name of a place

「邲」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古地名 [Bi village],在今河南省荥阳以北

康熙字典中的「邲」

邲【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音佖。《說文》鄭地。《春秋·宣十二年》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註》在鄭州管城縣。

姓,見《姓苑》。

《廣韻》《集韻》兵媚切,音祕。《廣韻》好也。

说文解字中的「邲」

说文解字

邲【卷六】【邑部】

晉邑也。从邑必聲。《春秋傳》曰:“晋楚戰于邲。”毗必切

说文解字注

(邲)晉邑也。杜曰。邲、鄭地。按水經注濟水篇曰。次東得宿胥水口。濟水與河渾濤東注濟水於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三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卽是水也。顧氏祖禹曰。其地葢卽熒口受河之處。今在河陰縣西。从邑。必聲。毗必切。十二部。春秋傳曰。晉楚戰于邲。宣十二年左傳文。

古汉语字典中的「邲」

邲同音字:劲, 䀎, 匉, 纱, 识, 运,

邲同部首字:劲, 䀎, 匉, 纱, 识, 运,

邲同笔画字:劲, 䀎, 匉, 纱, 识, 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367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