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蓼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iǎo, lù,

部首:艹

笔画:14

结构:上下

异体字:

五笔:ANWE

仓颉:TSMH

四角:44202

笔顺:横竖竖折捺横折捺横撇捺撇撇撇

「蓼」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ǎo(ㄌ一ㄠˇ)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其他字义

lù(ㄌㄨˋ)

1、形容植物高大。

UNICODE

蓼字UNICODE编码U+84FC,10进制: 34044,UTF-32: 000084FC,UTF-8: E8 93 BC。
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smartweed, polygonum

「蓼」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www.

liǎo

〈名〉

(1) 蓼属植物的泛称 [knot-wee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2) 春秋古国名 [Liao state]

(3)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4)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5) 古县名 [Liao county]。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

(6) 姓

蓼组词(常用词组)

蓼洲周公

基本词义

www.

〈形〉

(1) 形容植物高大 [(of plants) tall]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2)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3) 另见 liǎo

康熙字典中的「蓼」

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www.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

《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玉篇》又作。《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作。

说文解字中的「蓼」

说文解字

蓼【卷一】【艸部】

辛菜,薔虞也。从艸翏聲。盧鳥切

说文解字注

(蓼)辛菜。句。薔虞也。蓼爲辛菜。故內則用以和。用其莖葉。非用實也。薔虞見下文薔字下。此云蓼、薔虞也。下文云薔虞、蓼也。是爲轉注。正與蘇桂荏也、桂荏蘇也同。特以篆籒異其處耳。顏注急就篇乃云。虞蓼一名薔。叔重云蓼一名薔虞。非也。夫釋艸一篇。許君偁用異其讀者往往而是。其萌虇蕍爲夢灌渝也。鎬矦莎爲莎鎬矦也。藄月爾爲藄土夫也。蕦葑蓯爲葑須從也。何所疑於蓼薔虞哉。某氏、孫炎、郭樸皆薔爲句。虞、蓼爲句。蓼借爲蓼蕭之蓼。長大皃。从艸。翏聲。盧鳥切。古音在三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蓼」

liǎo
①植物名。种类很多,味辛辣。李贺《春归昌谷》:“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蓼。”
②比喻辛苦。《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③古代诸侯国名。

长大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蓼彼萧斯。”

蓼同音字:嘚, 䎪, 靘, 嗾, 䔬, 皶,

蓼同部首字:嘚, 䎪, 靘, 嗾, 䔬, 皶,

蓼同笔画字:嘚, 䎪, 靘, 嗾, 䔬, 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715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