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狪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dòng, tóng,

部首:犭

笔画:9

结构:左右

异体字:侗,

五笔:QTMK

仓颉:KHBMR

四角:47220

笔顺:撇折撇竖折横竖折横

「狪」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1、〔狪狪〕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泰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叫。”

其他字义

dòng(ㄉㄨㄥˋ)

1、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今作“侗”。

UNICODE

狪字UNICODE编码U+72EA,10进制: 29418,UTF-32: 000072EA,UTF-8: E7 8B AA。
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狪」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狪」

狪【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查询·新华字典

《集韻》他東切,音通。《山海經》泰山有獸,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訆。《註》郭璞曰:音如吟恫之恫。騈雅曰:狪狪,珠豚也。亶爰子曰:召慵狪,使先驅。《郭璞·狪狪圖贊》蚌則含珠,獸何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懷禍。患難無由,招之自我。

《集韻》徒東切,音同。本作。野彘。或作。慵字原从巾从庸,疑慵。

说文解字中的「狪」

说文解字

侗【卷八】【人部】

大皃。从人同聲。《詩》曰:“神罔時侗。”他紅切

说文解字注

(侗)大皃。此義未見其證。然同義近大。則侗得爲大皃矣。論語。侗而不愿。孔注曰。侗、未成器之人。按此大義之引伸。猶言渾沌未鑿也。从人。同聲。他紅切。九部。詩曰。神㒺時侗。大雅思齊文。今本作恫。傳曰。恫、痛也。按痛者恫之本義。許所據本作侗。偁之以見毛詩假侗爲恫也。

古汉语字典中的「狪」

狪同音字:便, 䒳, 䄯, 险, 洟, 昝,

狪同部首字:便, 䒳, 䄯, 险, 洟, 昝,

狪同笔画字:便, 䒳, 䄯, 险, 洟, 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215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